↑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0 题,其中:
单选题 36 题,非选择题 2 题,实验题 1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6 题
  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 赤霉素与脱落酸在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中的作用相互拮抗

    C. 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 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

    ②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A. ②④⑥ B. ③⑤⑦ 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属于初生演替

    B.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了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C中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C.A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D.图中A、B、C中稳态的维持均要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场所

    B.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液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D.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免疫无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医生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B.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表示4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①②③分别是3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元④只接受②和③的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4个神经元之间构成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突触

    B. 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

    C. 若①和③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

    D. 信号只能由②→④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下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

    B.当图2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

    C.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神经元A、B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

    D.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神经类毒品。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C. 由图可知,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D. 结构③上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B. 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分布在神经细胞上

    C. 完成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D. 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未梢可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 、B 、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②和③代表过程。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  )

    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

    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

    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D.该雌性激素通过影响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B. 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C.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下丘脑

    B.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C.③对X、Y的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④由Y合成后释放到内环境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B.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人体产生渴觉

    C.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理活动

    D. 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有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T细胞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8年8月,浙江有一女孩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现脏器衰竭。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中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

    B.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

    C.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

    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人体免疫反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由图示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某些激素经血液运输到图示部位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激素和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B.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C.所有免疫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都会缩短

    D.浆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其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发达,细胞中发生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表示的是某同学做的两个关于生长素运输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一所示的实验证明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后,部分生长素分解

    B. 图一中置于黑暗处的胚芽鞘尖端不能进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图二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

    D. 图二中根处的生长素运输需要消耗ATP,但茎处的生长素的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下图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①的生长素浓度比②的高,促进作用更强

    B. 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C. 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

    D. 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若某幼苗已表示出向光性,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上图中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   )

    A. 大于m B. 大于m,小于g C. 大于m,小于2m D. 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微型月季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B. 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 μmol/L

    D. 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乙对月季插枝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至少设计4组实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乙图中四个点中只有a点是抑制作用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向B段运输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如图(a)表示在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b)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a)显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

    B. 图(a)显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 图(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时促进甲和乙生长的效应一定不同

    D. 图(b)中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同一种器官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研究小组探究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A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A,观察指标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

    C.适宜浓度的NAA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根伸长

    D.实验所用枝条要用不同种植株的枝条,且每个枝条保留侧芽的数量可以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年龄组成,可预示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丁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对种群密度定期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列有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

    B.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

    D. 标志重捕法中,因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故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如图为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

    B.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

    C.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D.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蝗虫密度大小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鳇虫取食量)有较大影响,下图表示某草原两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下列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图是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

    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和蝗虫种类

    C. 狭翅雏蝗密度为5只/m2时,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

    D. 狭翅雏蝗与亚洲小车蝗间为竞争关系,狭翅雏蝗对草原的危害更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盐碱度不同使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图一是置于适宜环境中的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图二是人体中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刺激c处产生兴奋时,A侧的兴奋处为____电位,B侧为____(填“正”或“负”)电位,此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的。

    (2)如果将图一中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____次方向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若将b电极置于d处膜外,a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电流计的指针先向___(填“右”或“左”)偏转。

    (3)图二的结构名称是____。神经纤维D在F中的细小分枝膨大部位叫作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其机制可用细胞壁酸化理论解释,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______,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与其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

    (2)如图,高尔基体在细胞伸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H+-ATP酶具有______的功能。

    (3)如图可对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机制做出的解释是______,导致细胞间隙的pH值______,膨胀素被活化,纤维素的氢键被破坏,联系松弛,在细胞内膨压的推动下细胞伸长,此过程主要与______有关(填细胞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中枢位于________ 。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状态。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1/抗体2)_____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_____治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结构。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演替,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图,调查该物种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据图3分析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_____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