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4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孝悌(dì)      驽(nŭ)马       磨砺       戌守

    B. 旃(zhān)毛     锲(qì)而不舍     锋镝       震憾

    C. 庠(xiáng)序    黔(qián)首      鞭笞       瑕疵

    D. 藩(pān)篱     刎颈(jĭng)      决别       合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B. 不爱珍器重宝之地          爱:爱惜

    C. 臣请就汤镬              就:受,被

    D. 自分已死久矣             分:料想,断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B.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知奸党名姓

    C.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赵使者蔺相如

    D. 王必无人               事如此,此必及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跟例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空以身膏草野

    D. 时天下承平日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可,直不百步耳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 拜送书于庭

    D. 员径八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其智乃不能及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的句式跟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孝”、“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都是君主的庙号。

    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始设于汉代,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C. 五经和六艺都是儒学经典,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五经少了一部《乐经》。

    D.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为请求使自己骸骨归葬故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次读到这位作家情文并茂的散文,就是用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洗涤麻木的心灵。

    B. 沈老太爷那也算是穷富极贵,祖孙三代都是朝廷大员,这在当朝是极为罕见的。

    C. 真是诗穷而后工,老张生活贫穷,却在文学创作上大放异彩,接连出了几本诗集。

    D. 自从嫁给了这个穷酸饿醋的落第秀才,她每天就不得不忍受丈夫咬文嚼字地说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前做学问,必须是品性佳、有独立思想和精神、有学术良心和公民意识的人,不能做曲学阿世之徒,去迎合某些人。

    B. 这个学校的老师们秉承古代君子之风,既能做到和而不同,也能做到群而不党,既保持团结精神也坚守学术原则。

    C. 老大姐亲切而又从容的词句,真的让人如沐春风,让颇感颓唐的几个人顿时又有了前进的力量,抖擞起精神继续前行。

    D. 虽然身为教研处和级部领导,还担任一个班的课程,每天要做出许多决定,但这对于日理万机的杨主任来说真不算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周行老师的加盟让高一语文组如虎添翼,大有不拿全省第一决不罢休的势头。

    B. 相对于王老师的才情、郑老师的睿智,身无长物的我该拿什么来教学生呢?

    C. 纵有多人青睐,纵有弱水三千,但他坚定地只爱着那一个人,并且至死不渝。

    D. 有了老陈的这句神来之笔,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读出这篇文章背后的深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亲爱的孟陆荣先生,我现在越来越佩服你深厚的学识和让人不禁叫绝的才情了。

    B. 我保证今后再也不上课玩pad游戏,也请老师严格监督,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C. 石家庄一中学生出门发现自行车后座放着1万元现金,立即上交给旁边的警察。

    D.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而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①。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②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③也。事多此类。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释】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骞坐行留                     坐:因为

    B. 当斩,赎为庶人                 当:应当

    C. 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比:等同,与……齐肩

    D. 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       引:带领,率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B.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C.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D.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二品大员和宠妃死也叫“薨”。

    D. 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如桓景侯、康熙就属于褒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霍去病少年得志,早岁就立功封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后跟随卫青出征,多次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票姚校尉、票骑将军、冠军侯。

    B. 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张骞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因此受到了惩罚。

    C. 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 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从击,大破之。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武察宫忠勉少言              勉:勤勉

    B. 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       距:离,距离

    C. 宫击牛酾酒,飨慰之             击:杀,搏杀

    D. 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          彻:通“撤”,撤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B.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C.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D.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3.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字又叫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及笄礼和女子弱冠礼之后称字,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有关联。

    B. “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的范晔主持编写。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D. 永平是古代的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宫忠诚勇敢。臧宫跟多次随光武帝出战,攻破各处贼兵,多次冲入敌阵击退敌人,将领们多称赞他勇敢,光武帝也很欣赏他的忠诚持重。

    B. 臧宫很有谋略。与越人交战时,臧宫夜间派人锯断城门门槛,让车子发出响声往返出入城门一直到天亮,以此迷惑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C. 臧宫冷静机智。与公孙述的部将延岑交战时,臧宫面对极为不利的形势,冷静地抓住时机,假托圣旨补充自己,最终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D. 臧宫深受倚重,福泽后代。臧宫去世后,他的爵位一直由子孙相继承继。邓太后更下诏封臧宫的孙子臧由为郎陵侯。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2)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赦过宥罪,议狱缓刑             狱:案件

    B. 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           嘉:赞许

    C. 思恭理屈不报                 报:上报

    D. 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稽滞:延误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B. 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C. 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D. 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是汉初设置的监察州部地方的官员,后权利逐渐扩大,刺史一度改称州牧。

    B. 征辟是从汉朝开始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

    C.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五代、北宋等政权并立,后为金所灭。

    D. 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设有驿丞负责驿站的管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 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 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迟疑时,他招募能先登山的军士,并许诺厚加赏赐,激发了斗志,大败贼军。

    D. 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斩杀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2)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出下面名句中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马嵬(其二)》中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冷峻的诘问:当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唐玄宗,为什么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4)关于积累,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的论述其重要性。《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则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累一小步的行程,就没法达到千里之外。

    (5)《过秦论》第五段逐层分析各方面的力量对比,其中武器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寄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还流露出洒脱旷达之情。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在菊香中饮酒,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

    (10)《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廉颇与蔺相如化解矛盾,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边疆有紧急军情,以“照西京”来渲染边情之紧急,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而感到心中不平。

    B. 颔联以“牙璋”“凤阙”与“铁骑”“龙城”分别照应,写出了将士们从受命出征到包围敌人。

    C. 颈联没有直接写在龙城的战斗,而是从侧面烘托,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刻画了将士们在风雪中作战。

    D. 尾联用“宁为”“胜作”明志,抒发了只要国家需要愿意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面对本词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首句设问何处能遥望神州故土?那就是这长江边上的北固楼。想起曾在此地建功立业的英雄,自然引起了诗人历史的感兴。

    B. 词人再问千百年来有多少兴亡成败?没有答案,有的只是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既指时间久远,也指思绪无穷。

    C. 下片话题猛然一转,在赞叹羡慕“坐断东南”的孙权年少得志的同时,也委婉表达了自己人已老去,却一事无成的悲哀和无奈。

    D. 诗人在结尾处巧用典故,借曹操之口赞美孙权,更是向南宋统治者发出了只有抵抗才能获得敌人尊重的奋发图强的时代最强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揭示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描写了主人公在黄昏时刻伫立楼头,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的矛盾心情。

    B. 诗人借“玉梯横绝”汉宫佳人失宠独居的典故,是说玉梯横断,无人来登,借此喻指担忧自己被心上人抛弃而愁苦焦虑。

    C. 最后两句通过未展开的芭蕉和丁香各在春风中愁苦,表现二人异地同心,同在为在春光中思念对方而不得见愁苦。

    D. 本诗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写愁,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

    2.“月如钩”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在本诗中写“月如钩”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注】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此词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开篇就不俗,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夜深人静、“缺月”孤零零地悬挂于稀疏桐树的画面,奠定本词基调。

    B. “孤鸿”是本词的核心意象,无人关心独往来的幽人和缥缈若仙的孤鸿相互照应,虽为两者,实为一体。

    C. 下片借写孤鸿受惊吓后不断在寒冷的枝间穿梭,宁愿落宿冰冷沙洲,也不肯栖息高枝,表达内心的凄凉、惶惑与倔强。

    D. 本词以孤鸿为喻,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意联系起来,正是词人贬居黄州之初无所依托无可哀告寂寞伤感心境的写照。

    2.有人认为,“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拣”字“尽曲写之妙”,你怎么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