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们耳边。(把“回响”改为“回荡”)

    C.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论语》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公大笑乐。(《咏雪》)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________)了。

    (3)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én mò guǎ yán(__________)。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仿写。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溪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暖香的阳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友期行(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

    (3)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是欺之也/则是无信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 者 求 见 元 方 因 告 其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 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心。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1)______——(2)______——母亲捞起螃蟹——母亲放下螃蟹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母亲的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乙)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1.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甲段节选自《______》一文,乙段选自《______》一文。

    2.甲乙两段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试分析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结合文段简要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分析一点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要求: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