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单选题 31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A. 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B. 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C. 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 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成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此处,盖尤斯想表达的是

    A. 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法律条文

    B. 万民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

    C. 自然法具体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

    D. 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创作了歌曲《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该歌曲创作的事件原型是

    A. 蔡廷错、蒋光鼎率军坚守淞沪

    B. 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

    C. 吉鸿昌、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

    D. 宋哲元率军血战长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0年10月28日,中国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

    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人民日报》曾对一国际会议发表社论:“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该国际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在上述四大权力构成中,学界认为其中之一是“因人设法”,是专门为限制特殊人物的野心而增设,这一增设指的是

    A. 参议院   B. 临时大总统   C. 国务员   D. 法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1 题
  1. 《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

    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

    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④州在东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下列会议中在上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A.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 1997年中共十五大

    D.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

    ②革命结果

    ③指导思想

    ④革命性质

    ⑤革命任务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

    D. 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

    A. 汉

    B. 唐

    C. 宋

    D. 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子启是商朝君主帝乙的长子,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三子叫受德。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时还是妾的身份,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帝乙想要立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争辩说:“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于是受德继承了王位,是为帝辛(纣王)。而子启后受封于微地,故称微子启。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商代的宗法制对周代有重大影响   B. 商周时期子启的封地一直在微国

    C. 微子启在商代为大宗在周代为小宗   D. 微子启在封地内可任意任免官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

    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 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 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 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 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

    ②当吋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③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

    ④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

    D.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广州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各项中关于广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置象郡    ②鸦片战争后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③国民党一大在此召开    ④日军设“波”字第8604部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块租界。下列有关租界在历史上的不同称谓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A. 外人居留地   B. 夷场

    C. 文明的窗口   D. 冒险家的乐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杂费奇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没有认清协定关税的本质

    B.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 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

    D. 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抗日将领在前线见闻录中写到:“日军南北夹攻,板垣、矶谷两个师团约五万人集结,战略意图在于徐州。……是役敌死伤一万一千多人,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

    A. 河北

    B. 山东

    C. 江苏

    D. 山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述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③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④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下列哪一史实不能论证“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观点

    A. 袁世凯称帝   B. 张勋复辟

    C. 伪满洲国建立   D. 汪精卫建伪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又名海兰铁路,是甘肃兰州(甘肃简称“陇”)通往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简称“海”)的铁路干线,是近代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下列重大军事行动跨越过这条铁路干线的有

    ①北伐战争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淮海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一张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原件图案。据此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

    A. 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斗争

    B. 重视利用现代化的融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

    C. 以发行股票为手段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D. 借助发行股票有效地巩固了红色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意气风发,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B. 美国由支持蒋介石改为研究毛泽东

    C. 中共筹建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

    D. 美国谋求与中共政权打交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拍摄于1954年6月25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会面的场景。在这次外交活动中

    A.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新中国提出了不结盟政策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了修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直呼吁和平,这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团结的。”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B.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通过

    C.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D. 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50年2月25至28日,宁波市召开了第一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代表听取了宁波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财政局长的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宁波市第一届第一次协商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提案124件。对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行了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 为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

    C. 会议议题可能包括了宁波市加快公私合营的内容

    D. 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近日,一部关于两岸题材的军事长篇小说《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书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人员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C.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 2008年“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根据梭伦改革的内容,这句名言最有可能的是:

    A. “法律至上”

    B. “避免极端”

    C. “均分财富”

    D. “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政治文明的成果起源于平民与贵族斗争基础上的是:

    ①典民主制的建立       ②《十二铜表法》的制订

    ③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④《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订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 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 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 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 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17年7月1日是欧共体成立50周年的日子。根据欧共体建立的过程,其目标不包括

    A. 消除欧洲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B. 推动新能源在成员国内部的和平利用

    C. 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和货币的自由流通

    D. 抗衡超级大国对欧洲的政治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

    A. 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 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C. 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D. 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历史上有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称为“大变局”。下列有关历史发展的叙述中,哪些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

    ①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

    ②周秦之际,封建变为郡县

    ③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

    ④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

    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

    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作了探索思考。

    1945年

    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6年4月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召开。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

    ——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和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年浴血荣光,90年红旗漫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

    1927年8月1日

    A  、  B  、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下旬

    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海陆丰地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

    1928年4月28日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

    材料二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四

    ⑴填出材料一中A、B两位人物名字,根据大事年表,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是毛泽东同志分别就那两个战役作出的指示,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它直接促成了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岳伟《战后鲁尔问题研究1945-1953》等

    材料二欧共体12国签署的《马约》在经济方面确定了建设统一大市场、协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统一的规定等,并促成了欧元的出现和欧洲央行的成立等。此外,《马约》在政治方面包括了外交、防务、内政、司法以及社会等方面职能的条款。在这一条约生效20年之后,欧盟已经拥有28个成员国,超过5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欧盟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

    ——刘玉龙《国际条约与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巴黎条约》”的直接成果,并简述其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欧盟成立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