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题文)请参考下面示例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每条不超过50字。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宁可效法宁武子,佯愚于乱世。

    C. 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D.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E.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B. 服除,即服阙。“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

    C. 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指官员因病或因年老而请求去职,与致仕、引年、乞骸骨等词意思相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亨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 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 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风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 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他本来廉洁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为李孜省的缘故,名望受到一些影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2)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但当前的中国能否实现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做法和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

    B. 由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制作的大型历史剧目《长恨歌》近日在泰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播,该剧以气势恢弘的场景赢得了现众的一致好评。

    C. 王教授作为该团队的领军人,通过他的精彩的报告,除了可以让评审专家深入了解技术的应用,更让听观众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

    D. 面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激增的现状,政府和电信各层管理部门必须联手,打击网络福彩及公众微信摇奖,切实保护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冰河期,作为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灾害,它始终是人类文明最大的威胁之一。______ ,我们对于下一场地球冰河期的时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过科学界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 ,由于超级火山的喷发导致漫天的尘土与火山灰遮蔽了大部分阳光,植被与动物由于缺少光合作用与氧气开始纷纷灭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而失去了阳光直射造成地球大部分区域的气温开始急剧下降,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在聚会上,余老师感慨万千:“这些年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高足们都学有所成。”

    B. 施老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2017年生命科学大奖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C. 西安咸阳机场传来广播声:“由于下雪,部分航班因此延误,滞留旅客可望明日返回。”

    D. 高三快毕业了,你送给我的这张照片,我一定惠存,十年之后再来看看你有多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②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③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谋而合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④近年来,一些作者在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时,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 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难兴文艺之春。

    ⑤这几年,我在学徒期间出了不少差错,师傅总是跟我说,这些小错都不足为训,关键是以后不再出现同类的错误。

    ⑥台湾一小撮人企图各种形式搞隐性“台独”和文化“台独”,其数典忘祖的行径,严重伤害了两岸同胞的感情。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原本的《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

    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吾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

    (摘编自郭小琲《<春秋>有大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

    B. 与《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

    C. 《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颇具说服力的证据还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

    D. 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引用司马迁《孔子世家》中的感慨,是为后文讨论孔子是否为史家作铺垫。

    B. 作者通过考证孔子生平、《春秋》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的观点。

    C. 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其精神追求的大格局。

    D. 作者并不否认称孔子为史家的观点,并从孔子的学识、察考人物、历史观及著述态度等方面予以了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B. 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

    C. 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D. 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健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

    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相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倒地上的。而且,在拉车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 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

    D.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2.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另一方面,引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不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几个大V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网《“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

    材料三

    图一  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图二   网友最愿意买单的领域

    (数据来源: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公布的《2016年知识青年付费报告》)

    材料四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隐忧。

    B. 材料二表明,当前知识付费行业普遍存在内容肤浅、缺乏个性、广而不精等缺点。

    C. 材料三图二表明,最能决定网友付费的意愿是内容的实用价值,其次是兴趣爱好。

    D. 材料四表明,“知识付费”的崛起,不是技术的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知识就是财富”这句经典格言在当今成为现实,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日益转变。

    B. 知识付费的兴起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将知识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会使人变得更加唯利是图,从而败坏社会风气。

    C. 2015年-2017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规模及增长率均成上升趋势,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

    D.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对多相勾连的模式,将成为独立的有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E.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

    3.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中学生关注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审美情趣、诗词大会、纸质书、热播剧、游戏、网红……

    在你看来,怎样的中学生最具风采?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来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