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B. 服除,即服阙。“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

C. 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指官员因病或因年老而请求去职,与致仕、引年、乞骸骨等词意思相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亨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 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 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风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 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他本来廉洁耿直有很好的名望,因为李孜省的缘故,名望受到一些影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2)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