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法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一疗法再次让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医学的神奇。下列人物为中医治疗学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 李春

    B. 张仲景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乌镇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时发表了主题讲话,讲话中提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这句话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北京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与这些现象有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的……”其中“悲剧”是指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建立了共和国

    C. 革命完全失败了

    D.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9年7月3日,《申报》报道:“中美通讯社接巴黎无线电云,欧洲和约各国于昨日签字,唯中国拒绝签字。”这一报道说明

    A. 北京政府具有爱国精神

    B. 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

    C. 中国当时拒绝参加会议

    D.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1年,董必武曾写过一首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所提到的“会”

    A. 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标志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这表明

    A. 中国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B. 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的德日侵略者

    C. 日军在中国南京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

    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中唱道:“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留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这首歌曲反映的情况最迟结束于

    A. 1948年

    B. 1950年

    C. 1952年

    D. 1956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 三大改造——---------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 制订“一五”计划——建立南京长江大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6—1966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②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大炼钢铁的土高炉群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现实性,它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下列与和平崛起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在对世界宗教进行探究时收集了以下图片,请你按宗教类别判断,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A. 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沉浮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 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23亿元)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追溯历史,这与哪一条约有关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五国条约》

    D. 《欧洲联盟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下列组织的成立,符合这一时代主题的是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世界贸易组织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联合国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所示国旗,1990年3月21日在温得和克体育场冉冉升起,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这是哪国的国旗

    A. 印度

    B. 埃及

    C. 纳米比亚

    D. 古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6年3月13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公交车站发生汽车爆炸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7人丧生,约125人受伤。3月15日科特迪瓦海岸度假城市大巴萨姆遭恐怖组织攻击,造成16人死亡。这些事件说明

    A. 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 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根源

    C. 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D. 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人类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出现过下列艺术作品,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选项,前后关联正确的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法国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C. 斯大林格勒会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观察下列图片: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一中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属于什么类型文字?

    (2)图片二中的建筑物所在地产生了什么古老的文字?

    (3)图片三与哪一部法典有关?

    (4)这些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因素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写出一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说:“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即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这是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

    材料二  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与伦理》,取名《天演论》,这部译著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激励国人保种自强,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乃至新文化运动的骨干,都曾受过《天演论》的影响。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的观点推动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2)材料二中的译著《天演论》把西方的什么学说介绍到中国?材料中的“变法”指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与我国哪一运动有关?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逃离饥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消灭了哪个剥削阶级?“今岁”分田最早开始于哪个地方?

    (2)从“当年”到“今年”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出现的两个失误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一粒种子”应该指什么水稻品种?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世界”说明了什么真理?

    (4)世界近代史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也进行了土地政策的调整,请你举一例加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随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篇)

    材料一  “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1)材料一所述的苏联的经济体制被称为什么?这一经济体制最终在1991年导致什么恶果?

    (美国篇)

    材料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建立的经济模式中“看得见的手”是指什么?其实施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中国篇)

    材料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是指什么?

    (反思篇)

    (4)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选择有利于本国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时要注意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