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力倡节俭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戚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标志这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种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A. 商

    B. 秦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显示了商朝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这件文物是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象尊

    D. 毛公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春秋战国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历史渊源,与下面的哪两方有关

    A. 楚国和汉朝

    B. 荆柯与秦王

    C. 楚国与晋国

    D. 项羽与刘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兴趣,她上网查阅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 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 曹操建立魏国

    D. 周瑜“三顾茅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北方劳动人口大量南迁

    C. 南方战乱少

    D. 南方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对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 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作者和作品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贾思勰―《齐民要术》

    B. 祖冲之―《水经注》

    C. 顾恺之―《洛神赋图》

    D.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默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  ……现代化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材料二中汉武帝这一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的皇帝死后谧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2)材料一这场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简要分析一下这场改革的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那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老的丝绸之路,充满神秘,充满向往,至今魅力犹存。请结合以下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地图”识路线)

    材料一:

    (1)材料一是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结合所学将下面的路线填补完整:

    从A:出发,经B:C: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F:。

    (2)西汉时哪个人物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他有何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时开始隶属中央管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诗歌”论影响)

    材料二  丝绸之路作者:何朝东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

    极盛汉朝,经济繁华……纵贯西亚。

    沟通交流,丝绸献装。传承技术,互通庄稼。

    葡萄番茄……文学宗教,纺织日杂……

    开阔眼界,往来驼驾。

    (3)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是哪一宗教?根据诗歌,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时政”谋发展)

    材料三  目前,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已由成立之初的36个国家级商协会会员发展到75个国家的91个国家级商协会成员。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成立两周年系列活动日前在京举行。在合作发展大会上,与会中外嘉宾探讨了商协会组织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项目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摘自1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材料三,你认为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