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命题作文 1 题,选择题 5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体现出诗人登山望海豪迈乐现的进取精神;“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插茱萸少一人”寄托着游子登高望远思乡怀亲之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阐述了政治家登楼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真相的深刻哲理……

    请以“站在高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意(qiè)    寒噤(jīn )   古刹(shà)   分道扬镳(biāo)

    B. 一泓(hóng)   嶙峋 (lín)    喷薄(bó)    探骊得珠(lí)

    C. 惹动(rě)     纤细(qiān)   贮藏(chǔ)   销声匿迹(nì)

    D. 饶舌(náo)    阴晦(huì)   栈桥(jiàn)   泠泠淙淙(lí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建设者们十多年来的坚持不懈的结果。

    B. 习近平表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C. 我们现在选择的改革路径和取向,必须取决于哪一条路可以让经济比较快速地增长的同时能否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D. 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博鳌举行,“一带一路”倡议无疑不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发展成功源于善于学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平分秋色,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B.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C. 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D. 公益活动不仅要“惠君子”,同时也要注意“防小人”,对于顺走“暖心坐垫”的行为绝不能等闲视之,别让“被顺走”寒了公益的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团员   雾霾   圈子   迸溅

    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B. 三阳开泰   两会召开   源远流长   身无长物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C. 鸡鸭鱼肉也有吃腻的时候,与其说抢红包抢走了春晚的风头,不如说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了。

    解说: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

    D. 在挑战“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纪录后,烹制好的扬州炒饭“去向”问题引发关注。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最大份炒饭”引发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扣住“听”,以“泉”为线索,以时间推移为主要顺序来组织材料,文中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的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

    C.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依照盼于勒-见于勒-赞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塑造了嫌贫爱富、自私虚伪的菲利普夫妇形象,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D.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一朵花的凋零荒wú(   )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人活一世,是从zhì(   )嫩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ruì(   )智的过程。生命,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是风景,不能站成大树,就做一颗小草。轻拥阳光,坦然面对风雨,在浮华与喧xiāo(   )中安然自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关雎》)

    ②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③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⑧ _____________,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实践活动及名著阅读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边这幅漫画的内容。

    (2)上图选自______(国)____________(作家)的作品《格列佛游记》。该图描绘了主人公在 _______(国家)的经历。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_____________才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所在。

    (3)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情节或人物,写一段推荐语,向同学介绍该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目。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迷”字写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有删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余兄子瞻名之曰

    ②动心骇目

    ③皆可指数

    ④故城之墟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亭之所见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B.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其正色邪    (《〈庄子〉一则》)

    C. 以览观江流之胜          不以物喜    (《岳阳楼记》)

    D. 舟楫出没于其前          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3.翻译句子。

    ①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

    4.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中“快哉亭”命名的缘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韩皓月的《印象》一文,完成小题。

    ①记得《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抱拳叫一声“洪老前辈”。让他扬名立万的,不是绝世武功,而是留给别人的侠肝义胆的印象。

    ②生活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也会给对方留下印象,譬如,你是一个和善的人,还是一个凶恶的人。如果相处的日子长了,大家还对你没什么印象,那一定是你混到了中庸的位置上,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马马虎虎,一辈子混下去了。

    ③在富有和贫穷之间,有良知的富人和有骨气的穷人,会让人印象深刻。在美和丑之间,心灵美的比模样好看的,更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除非对你有想法,否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你的长相。大家在意更多的是你活成了什么样,而不是长成了什么样。

    ④你说过刻薄的话,尽管听的人嘴上什么也不说,但心里会想:这个人咋这么损呢?你做过刻毒的事,旁观的人一扭头走了,但心里会说:这个人咋这么阴呢?印象,就是别人表面上跟你嘻嘻哈哈,但爱憎已在心里。(A)

    ⑤一个爱吃亏的人,会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爱占便宜的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另一个爱占便宜的人也瞧不上他。是的,没有谁会喜欢自私的人。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宽恕自私,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曾自私过。因为惭愧,所以姑息。

    ⑥印象一旦形成了,是很难被改变的。张嘴就是谎话的人,讲了真话也没人敢相信。坏事做尽的人,偶尔做件好事,也没人会认可。(B)人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算被人看透了。

    ⑦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生,若干年之后男生才知道,女孩之所以爱他,只是因为在某次野营的时候,他每次切完菜放置刀的时候,都要刀刃朝里,刀背朝着大家。生活中,好多刻骨铭心的印象,都来自于小细节。看好一个人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

    ⑧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选自《时代青年》,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提到《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的故事,请说说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面这句话放在本文A、B哪一处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一个人,若留给人的印象是从人性丑恶处来的,就再难撼动了。

    4.文章第⑧段说“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文,完成小题。

    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后,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③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

    ⑤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啊?!”

    ⑥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1.文中三次落泪,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落泪的原因。

    第一次落泪:

    第二次落泪:

    第三次落泪:

    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来分析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划横线的句子。

    4.读完文章,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儿子(女儿)。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