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7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权威

    B. 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 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 根除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费正清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以下各选项中,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王位世袭制的实施

    B. 分封制的实施

    C. 郡县制的实施

    D. 周王的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小说《白鹿原》中,在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提议下,白鹿村的村民共同出资修造了新的家族祠堂。这反映宗法制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②尊崇祖先 ③维系亲情 ④嫡长子继承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 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 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 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汉代的(    )

    A.王国问题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民族矛盾            D.文化专制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初的职能是

    A. 代表中央巡察地方

    B. 管理地方行政

    C. 管理地方军事

    D. 管理地方财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

    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许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这件史实不能说明

    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    B.当时宗法制受到破坏

    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D.要求妻妾平等维护家庭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 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 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 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 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这件事反映的是 (    )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

    B、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下列各朝的中枢权利机构中,哪一个和秦朝的丞相制度职能相近

    A. (隋唐)门下省

    B. (元朝)中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元世祖忽必烈曾概括说,中书省是我的右手,枢密院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两手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点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分设

    C.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

    D.中央与地方既分权又相互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人,政由方伯。”该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封建宗法制逐步瓦解                    B.生产力发展

    C.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D.诸侯割据争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设立刺史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侨乡的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不仅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而且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李万军等著《中华传统家谱文化常识》

    材料三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如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5)下图机构的设置有何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