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和(tiáo)    悲戚(qī)    瞥见(biē)    强聒不舍(ɡuō)

    B. 解剖(pō)     珐琅(fà)    沼泽(zhǎo)   矫揉造作(jiǎo)

    C. 佝偻(lóu)     教诲(huì)   恪守(kè)     富丽堂皇(tánɡ)

    D. 咽气(yàn)     箱箧(qiè)   缀满(zhuì)   彬彬有礼(shā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箫索   隔膜   惘然   莫名其妙

    B. 谔然   惶恐   伶俐   与日俱增

    C. 鄙夷   朦胧   撩逗   歇斯底里

    D. 应畴   逃窜   驱除   郑重奇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下列语段有一些错误,请你按要求修改。

    ①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②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无目的地随便翻翻。③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④读得好不好,要看实践。⑤读死书,死读书,结果造就了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生。”⑥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带着乐趣读书,就能兴味盎然地吸收书中,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1)第⑤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⑥句病因是成分残缺,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6).《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艾青的《镜子》,回答下列各题。

    镜 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1)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_______”,属双关语,暗指__________。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 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①也许你貌不惊人,也许你语不出众,也许你没有别人的才华:也许你没有辉煌的过去:也许你有先天的缺陷——也许你为此而伤感,为此而自卑、自弃——不,朋友,请别这样,请接纳自己,珍惜自己。

    ②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庞大的家产将来被娇纵的儿子败坏。于是,他说服独生子去寻找宝物,在艰苦的奋斗中增长自己的勇气和才干。青年驾着大船远渡重洋,最后在一片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10余米,砍倒它,经过一年时间让其外皮朽烂,木心变黑,会散发无比的香气,而且放置水中会沉入水底。此木名叫香木。青年说: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他把香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无人问津。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销量很大。开始的时候,青年意志坚强,不为所动。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年渐渐丧失了信心,于是他把香木烧成木炭很快就卖完了。青年颇为自己的灵活多变而沾沾自喜。老父知道,这被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树木——沉香,切下一点点,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木炭。

    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随波逐流,狗苟蝇营,最容易放弃自我,艳羡他人。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禀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人都有别人所无可比拟的长处。但是我们往往缺乏耐心,信不过自己,把到手的沉香当作木炭一般贱卖了,这是多么惨痛的事实呀!

    ④记得有这么一句格言:你要欣然接纳自己。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之歌,驼铃同样具有魅力。是呀,接纳自己,你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如果你觉得自己拥有的只是缺点,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认识你自己,请用另一种眼光看自己,为自己“提价”,就会多发现一个“原来如此”。

    ⑤朋友,请接纳自己的语不惊人,请为自己的生命歌唱。生命的歌本来就是唱给自己听的,即使没有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也用不着为此伤感,至少,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鼓舞和慰藉。

    ⑥朋友,请接纳自己平凡的过去,去创造美好的将来。不要去羡慕别人已站在山顶,而要接受自己,即使还在山脚下,只要我们不失攀登高峰的勇气,不要去羡慕别人已站在成功的辉煌旁边,而要接纳自己,即使自己起步在零点上,只要不乏进取的自信,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停止。

    ⑦朋友,接纳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世界既然有了我们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一条属于我们的路,我们就要走下去。不要为自己的不幸而自卑,世界不会因为我们而失去光彩,所以,请接纳自己,珍惜自己,那样,你就会发现,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我们青春的花朵都是一样的鲜艳。我们要用双手拿起青春的画笔,给自己的生活上色,用它,充实自己的青春,丰富我们的人生。

    ⑧不要和别人比较吧,你看那小草,那野花,都不放弃自己。朋友,接纳自己吧!

    1.全文阐述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⑤⑥⑦段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中心的?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引述佛经里的故事有何作用?

    4.请在第④段省略号处,再补写出两句,以增加文章的气势。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之歌,骆驼同样具有魅力;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⑾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⑿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⒀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⒁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⒂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⒃“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⒄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选自《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谈谈用“我的暖,一寸长”做文题的好处。

    3.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谈一谈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5.文章的原文结尾是:“一寸长的暖!这句话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简短,又被它的高贵温暖!”可编者在把这篇文章选入《读者》时,却把这句话删掉了,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揣摩一下编者的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朝暮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

    ②临溪而渔          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4.《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龙井题名记

    秦 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淮海集》)

    (注释) 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   书:

    (2)比出郭,日已夕  比: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不时至,去矣   相委而去

    B. 濯足于惠因涧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 酌泉据石而饮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以书邀余入山     不以物喜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如果有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