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下列不属于激素特点的是

    A.含量极少,作用高效

    B.具有特异性,只作用于其靶细胞

    C.种类多样,不同激素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D.具有专一性,一种生命活动只由一种激素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生长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

    B.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

    C.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反射弧上进行双向传导

    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C.既有电信号传导,也有化学信号传递

    D.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研究钙离子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科学家在突触前神经元加入钙离子阻断剂,刺激突触前膜后,分别检测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结果可得出的推论是

    A.实验组突触前膜电位变化是由突触前钙离子流动引起的

    B.对照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是钠离子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所致

    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要钙离子

    D.钙离子阻断剂阻断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优异成绩,卫冕了世界冠军。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肝糖原分解速度加快,维持血糖平衡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形成尿液减少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汗液分泌增加

    D.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显著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A.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分泌TSH

    B.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分泌TSH,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

    C.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是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

    D.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抗体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B.一种病原体常可引起人体产生多种抗体

    C.抗体可以进入细胞内清除胞内抗原

    D.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生命系统具有不同层次。下列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

    A.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

    B.2019年北京市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C.旅游活动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有什么影响

    D.退耕还林后退耕地上的植被变化有什么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第二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我国于1979年引进。对我国某湿地公园潮间带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两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不同动物配置在不同泥层深度,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C.两种滩涂均在0~5 cm层物种最多,在20~25 cm层物种最少

    D.互花米草的入侵没有改变群落的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甲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森林因火山爆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关于两地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与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乙地的演替速度通常要慢于甲地

    C.若无外力干扰,两地均可能重现森林

    D.草本会比乔木更早地出现在乙地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火炬树原产欧美,果穗呈火炬状,秋后叶变红,是绿化和观赏植物。在肥沃土壤和瘠薄土壤中均能生长,抗寒性、抗旱性极强。曾有人建议将其用于北京城市绿化。对于引入火炬树等国外物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火炬树等国外物种,一定能增强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B.在引入之前,需充分评估国外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C.将火炬树与其多种天敌同时引入,就可避免出现生物入侵现象

    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无须关注火炬树对当地物种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动物,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调查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中出现的频度(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天敌

    在天敌动物食物中出现的频度(%)

    高原鼠兔

    鼢鼠

    赤狐

    100

    87

    艾虎

    96

    73

    香鼬

    100

    0

    A.高原鼠兔属于该食物网中的第二营养级

    B.赤狐与艾虎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C.艾虎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

    D.香鼬的种群数量不受鼢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平谷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为研究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取两种玉米幼苗(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和野生型)各若干株,移栽到缺水环境中培养,测量茎的长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

    (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_______。

    (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_______,这表明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___玉米茎的生长。 

    (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请在图2中补充画出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线_______(移栽时,野生型的根长与茎长的比值为1.2),并分析说明脱落酸对于玉米在缺水环境中生存的意义: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896年,C.S. 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 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 ),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

    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

    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

    (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

    化学突触

    电突触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

    ①______

    传递方向

    ②______

    传递速度

    ③______

    (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

    (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

    (5)请结合阅读材料信息,提出一个关于电突触能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

    (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_______,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细胞,以维持人体的稳态。

    (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 20 、Tum- 25)。给小鼠注射Tum- 细胞,21天后用射线处理小鼠(可杀死大部分淋巴细胞)并接种Tum- 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 25

    Tum- 25

    0%

    第二组

    Tum- 25

    Tum- 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 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 20

    100%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______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

    (3)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请据此免疫逃逸机制,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

    (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

    a. 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 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 GLUT-4基因表达不足           d. 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______,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______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4)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______。

    (5)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使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稳定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实验组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某草原,由于开采煤矿,植被被破坏消失,土壤变得更干旱贫瘠。科研人员对该煤矿废弃后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多年追踪调查,结果如下表。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5年

    物种数

    8

    19

    29

    40

    48

    优势种

    蒺藜

    猪毛菜

    反枝苋

    灰绿藜

    白莲蒿

    蒲公英

    鹤虱

    狗尾草

    白莲蒿

    差不嘎蒿

    羊草

    寸草苔

    差不嘎蒿

    羊草

    大针茅

    寸草苔

    大针茅

    羊草

    克氏针茅

    均为一年生植物

    鹤虱和狗尾草

    为一年生植物,

    其余为多年生

    均为多年生植物

    均为多年生植物

    均为多年生植物

    (1)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中,需依据植物的________设置样方大小,并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

    (2)植被恢复是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由于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同时植物还可以______。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可知,该植物群落演替的趋势是______。

    (3)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图: 

    注:图中方框内的数字为同化的能量,单位为kcal·ha-1·a-1

    ①图中“A”包括________的能量和流向________的能量。

    ②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③根据调查和统计,评估该系统中的某种鸟的营养级为3.2,请解释原因:________。

    (4)与本地未开发的草原相比,恢复中的露天废弃煤矿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虫灾。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为拓展海带在食品、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海带的同化类型是______,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属于生产者。

    (2)海带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地吸收氮、磷等元素,其氮、磷含量分别是海水中相应元素含量的9.80×104倍、2.00×105倍,这意味着海带可用于修复______的水体。

    (3)利用海带发酵可制取乙醇。提取乙醇后的残渣中碘含量高,将残渣制成有机碘肥,施加到距表层20cm处的缺碘土壤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碘含量,结果如下图。

    结果显示,在距地表20~50cm范围内,施加有机碘肥的土壤碘含量变化为______,此深度范围植物根系最发达,推测碘垂直向下迁移的动力可能与______有关。土壤碘含量的提高,可通过______使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碘含量都逐步得到提高。

    (4)将有机碘肥施加到缺碘菜园土壤中培育蔬菜,结果如下表。 

    组别

    各类蔬菜食用部位的碘含量(mg/Kg)

    叶类蔬菜

    茎类蔬菜

    根类蔬菜

    果类蔬菜

    对照组

    0.35

    0.29

    0.22

    0.18

    实验组

    18.13

    10.96

    4.65

    3.51

    结果表明,有机碘肥经微生物______后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各类蔬菜食用部位的碘含量______。这使人体能通过平常膳食自然补碘,以防治碘缺乏病。

    (5)请结合以上信息,尝试在下图的基础上,构建海带综合利用的模式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