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名著阅读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社会完成了一定的物质积累的时候,文化的需求又会重新回来。当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又会追求一种     的生活,甚至会投身于文化,渴望在其中找到     的去处。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人心所需要的     ,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产生出来。

    A. 典雅   安身立命   春风化雨   B. 风雅   安身立命   春暖花开

    C. 典雅   安贫守道   春风化雨   D. 风雅   安贫守道   春暖花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B.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D.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用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史诗”。

    B. 《史记》中的精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触动了历代诗人的思古幽情。据不完全统计,汉代至清代吟咏《史记》中的人物的诗歌有近600首左右。

    C. 中兴通讯表示,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法律允许的一切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全体员工和股东的合法利益。

    D. 20字小诗《苔》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重新唤醒。孩子们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不仅感动了亿万国人,也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由于诗人当时身处唐代繁荣的“开元盛世”,春风得意,再加上好友相聚,怎能不尽情畅饮,把酒言欢?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两句不似一般诗歌起笔写景,而是凭空落笔,抒写登临之感,和全诗貌离神合。正如古人所评“起得高古”,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C.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表现了当时“重男轻女”社会心理的变化。这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痛苦的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D.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暗示诗人与友人彻夜未眠,更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下面的曲线图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渐加大

    B. 当工作进行到中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步下降,激励力度进一步提高

    C. 当工作进行到后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再次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步降低

    D. 激励力度跟工作效率不成正比,因此激励在团队中并不起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

    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

    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

    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嘉礼部员外郎                 擢:提拔

    B. 嘉挽弓射呼者                   挽:提起

    C. 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         团结:组织集结

    D. 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               绥靖:安抚平定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生,又称国学生、太学生,指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一般为官员子弟,也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通称为国子监生。

    B.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驿马或马拉的驿车。

    C. 路,始于宋代,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采用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D. 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是对已故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2)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4.根据第三段,简要列举郭嘉“忠烈”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B.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琴。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琴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C. 香菱学诗,共定三稿。一稿宝钗否定,黛玉给予部分肯定与鼓励;二稿,黛玉、宝钗加以否定;三稿,是香菱“精血诚聚”,梦中所得,众姐妹一致称赞。

    D. 《红楼梦》中,晴雯因周瑞家的挑唆而被逐出大观园。回家后,晴雯一病不起,在宝玉探望她的当夜香消玉殒。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誄》 。

    E. 《红楼梦》中,刘姥姥前两次进荣国府都得了不少银子,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母已死,凤姐在重病中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把下列选自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人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5).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这两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2.“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杜甫《旅夜书怀》)。

    (2)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高适《燕歌行》)

    (4)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否决权

    [英]哈代

    ①一天晚上,只有他们母子俩在他们那朴素的郊区住所里——那里的生活不是明朗的,而是阴沉的,这时,她才终于打破了沉默。在宣布自己可能改嫁的同时,为了缓和口气,她向他保证说这还是遥远的将来的事,到那时他将能离开她而独立生活了。

    ②儿子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合情合理,还问她是不是看中了谁,她没有马上回答,他似乎有某种猜疑。他说,但愿自己的继父是一个上等人。

    ③“算不了一个上等人,”她怯生生地说,“他的情况和我在认识你父亲以前的情况差不多。”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全部情况透露给了他。有一会儿,年轻人绷紧着脸,然后满脸涨得通红,俯在桌子上,突然痛哭起来。

    ④他的母亲走上前去吻他,他脸上凡是能吻到的地方都吻遍了,又拍拍他的背哄他,就像他还是婴儿一样。她自己也一直哭着。等到这场大哭稍微平息一些,他就匆匆地走到自己房里,闩了门。

    ⑤她在门外等着,听着,从锁眼里进行劝说。过了很久他才在里面搭腔,一开口就严词厉色。“我为你感到羞耻!那样会毁了我!想嫁一个可怜巴巴的乡下佬!一个下等人!一个大老粗!会使我在全英国的上等人眼里把脸丢尽!”

    ⑥“别说了——也许我错了!我尽量去打消这个念头好了!”她哀求道。

    ⑦那个夏季,伦道夫还没有离开她以前,萨姆来了一封信,告诉她说他的运气出乎意料的好,店子弄到了手,他已经是店主。那是镇上最大的一家,兼卖水果和蔬菜。他认为有朝一日可以成一个家,即使她住进去也不算委屈,并问能不能到城里去看看她。

    ⑧她偷偷地和他会了面,告诉他还得等她最后的答复。秋季慢慢地挨过去。当伦道夫回家过圣诞节时,她又提起这件事,但是那个小绅士毫不通融。

    ⑨于是有几个月没有提这事,然后旧语重提,但因他深恶痛绝而放弃,而后又提起。就这样,那个温顺的女人又讲道理,又苦苦哀求,四五年漫长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时,忠实的萨姆有点孤注一掷地重新开始向她求婚。莎菲的儿子如今已经是个大学生。有一年他从牛津大学回家过复活节,她再次提起这个话题。她争辩说,他只要一被授予圣职,就会有自己的家,像她这样不通文法、愚昧无知的人在他家里会是个累赘,不如眼不见为净。

    ⑩和以前相比,他现在生起气来更像个男子汉,但还是不同意。她这一方呢,也更加坚持己见,因此他担心自己不在的时候她恐怕靠不住。他怒不可遏,对她的俗气无比轻蔑,这种气势使他完全占了上风。最后他把她带进自己的卧室,来到他为个人祈祷而设立的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和圣坛面前,要她跪下来发誓,说没有他的允许她不会和萨姆·霍布森结婚。“这是我对父亲应尽的义务!”他说。

    ⑪那可怜的女人发了誓,心想他一旦被授了圣职,忙于教会工作时,态度就会软下来。但是她的愿望落空了,到这个时候他所受的教育已经使他没有多少人性,因此他毫不动摇,虽然他的母亲本来满可以和她那个忠实的水果蔬菜店主过一种粗茶淡饭、怡然自得的生活,而且谁也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⑫随着时间的过去,她的脚跛得越来越厉害,很少离开位于城南那条长长的主要街道上的家,守在家里,心力似乎在逐渐衰竭。“我为什么不能对萨姆说我要嫁给他?为什么?”当没有人在近旁的时候她常常哀哀地自言自语。

    ⑬大约四年以后的某一天,一个中年人站在阿尔德布里克姆镇上最大的水果蔬莱店门口。他是店主,但今天没有穿平常那套工作服,而是穿上了整洁的黑衣裤,窗板也关上了。一列出殡的队伍从火车站那边过来,经过他的店门口。出了镇子,向盖密德村走去。中年人眼里满含泪水,帽子拿在手里,看着车队过去。出殡车上一个身穿大马甲、脸刮得很光的年青牧师阴沉沉地看着站在那里的店主。

    (选自《哈代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故事情节提示:农村姑娘莎菲出于对年长牧师的敬畏,舍弃了自己的情人萨姆,嫁给了牧师,过了十几年近乎僵化的生活。丈夫死后,她想改嫁,又受到儿子伦道夫的阻挠,以上选段是小说的结尾部分。

    1.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伦道夫的形象特点。

    3.请简要赏析第⑫小节中画线的句子。

    “我为什么不能对萨姆说我要嫁给他?为什么?”

    4.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造成莎菲人生悲剧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对待他人、外物,有不同的视觉方式: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觉方式透视出不同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 、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 《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处)

    2.词在古代除“长短句”外,还有许多别称,请另外写出两个。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这段话中所包含的作者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简答题

    (1)请概括《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瞞脏”的故事情节。

    (2)《红楼梦》中,有四大烈婢,分别是晴雯、金钏、鸳鸯、司棋。除了晴雯外的其他三婢的主子各是谁?她们三人“烈”之表现分别是什么?

    (3)简要评述《家》中觉民这一人物形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渐渐开始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

    2.请具体解释“譬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作用。

    3.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