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禁(_______)锢     cù(_________)不及防   弥(________)补  发liǔ(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嘉宾们就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各行其是,相得益彰。

    B. 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 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 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 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列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已经走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历程。②近年来,更是把科普工作作为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关键。③目前,我国科普工作已经形成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支持。

    第____句是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句是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李白《___________》)

    (3)忽闻歌古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8)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0)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蒲柳人家》中的一丈青大娘和右图漫画中的老奶奶一样,事事为孙子着想。请观察漫画,完成下面两道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

    (2)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孩子,你将会怎样对奶奶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3.“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属引凄异

    ②略无阙处 

    ③互相轩邈

    ④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甲)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写江水流势湍急,(乙)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斑马线上的风景

    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近期以来,全国范围内都开展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主题活动。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动力机器的发明让曾经辉煌一时的四轮马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火车和汽车的出现使速度的提升突飞猛进,并迎来了一场极其深刻的交通革命。然而,汽车文明却让城市交通变得异常拥堵,如何指示行人穿越道路就变得日益迫切。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南部伯克郡斯劳镇诞生了。

    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等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小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

    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 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

    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过马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安全隐患,所以有的城市推出闪灯斑马线。原来,交通管理部门在斑马线上安装了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可以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这种可变红、变绿的斑马线,无疑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

    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礼让斑马线”活动无疑恰逢其时,这有助于破解斑马线上的“安全之困”,极大地提升全社会交通文明意识。斑马线就像是无声的语言,一方面提醒机动车减速让行,另一方面又提醒行人要走好斑马线上的每一步。

    1.“斑马线上的‘风景’”中的“风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从外观上看,斑马线有哪几种?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4.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些疼我的人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油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幅展出一望无际的黄。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去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服,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然后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儿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以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④我有过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母亲说:“有一年,全村83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省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你要好好的呀!”母亲这样说。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大雪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了,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医院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个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用被子把我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了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儿,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头长的一道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摸着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⑤结婚了,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貌若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一边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嗔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他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我还是不满足,说还要,他答应一声:“好。”有时我也会明知故问:“你宝贝我吗?”他笑着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入冬了,儿子的毛衣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如今,我的外婆已去世了。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1.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些疼“我”的人为“我”做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母亲两次说到“你呀 ”,请结合上下文,将母亲的语言补充完整。

    ①第一次:你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次:你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那些疼我的人”,选文第⑥段为什么写“我”给儿子织毛衣以及与儿子的一番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5.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回答下面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 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