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0 题,其中:
单选题 39 题,选择题 7 题,null 1 题,简答题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3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9 题
  1. 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B.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 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近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改组中国国民党

    B. 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C. 壮大中国共产党

    D. 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

    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 在华开设工厂

    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 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 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 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 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 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 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 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 屈服于列强坚船利炮

    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D.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 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C. 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 为中国挽回了一些损失和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A.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B.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 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被推翻

    B. 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 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 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鲍明铃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

    B. 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

    C. 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D. 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含糊不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A. 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 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应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蒋经国在《抗日御侮》中写道:“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的武汉会战协力甚大。”蒋经国在这里表明的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阻止了日寇进攻

    B.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密切合作抗日

    C. 百团大战在战略上有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争

    D.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B.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C.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 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事件时说:“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 使国王权力的来源从神变成了议会      

    B.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C. 标志着英国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        

    D. 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对议会负责

    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A. 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 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C. 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D. 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力

    D.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 其爆发的原因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C.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D. 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20世纪美国 “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着些言论

    A.批判了美国的“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美苏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这一指示

    A. 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 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 甲说、丙说

    C. 甲说、丁说

    D. 乙说、丙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齐国孟尝君使用的冯谖,赵国平原君启用的毛遂,鲁庄公委以重用的曹刿,楚庄王委以重任的孙叔敖等等,都出身低微,或为农民、或为舍人、或为牧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推行军功爵制   B. 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C. 等级观念消亡   D.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刘泽华先生所言:“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 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 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 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 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与德国内阁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曾国藩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年龄

    事件

    1841年

    31岁

    往谒理学大师唐鏊,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

    1842年

    32岁

    致力程朱理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氧气、保身、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53年

    43岁

    接帮办湖南团练旨;赶造战船,购买洋炮,筹建水陆湘军

    1863年

    53岁

    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造出中国第一艘木壳小火轮

    1864年

    54岁

    湘军攻陷南京,太平军宣告失败

    1865年

    55岁

    将金陵制造迁往上海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合并建成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师事近三十年,薪近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撰曾国藩挽联

    当道光、同治年间,我们汉人有绝好自立的机会,被那全无心肝的人,苦为满洲出力,以致功败垂成,岂不是那湘军大都督曾国藩吗?……恨的是曾国藩,只晓得替满人杀同胞,不晓得替中国争权利。

    ——同盟会会员陈天华

    曾国藩是中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平心而论,曾国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谅的。……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之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那就是说,恢复我们民族固有的美德。革新守旧同时举行。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李鸿章、陈天华、蒋廷黻三人对曾国藩评价的基本态度及其主要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