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4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这种现象表明

    A. 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

    B.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 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

    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这则材料

    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

    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

    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

    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是

    A. 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   B. 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

    C. 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 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这表明中国政府

    A. 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 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

    C. 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

    D. 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

    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   B. 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

    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   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6 题
  1. 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 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 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 “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 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

    A. 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

    B.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C. 北伐战争没有遭到西方列强干涉

    D. 国共两党合作增强了革命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  )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这反映出唐朝

    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 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 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

    D. 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

    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

    C. 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

    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鸿生(1888~1956),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清末为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被称为“煤炭大王”。此后,刘鸿生又开始向火柴业进军。

    当时,在中国的火柴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是瑞典的凤凰牌和日本的猴子牌,而国产火柴因容易自燃且有毒性,难以与其竞争。……及至鸿生火柴厂于1920年正式创立时,刘鸿生已成为精通安全火柴关键生产技术的专家。……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引发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抵制日货浪潮,鸿生火柴厂的产品则更加畅销。当瑞典火柴公司收买日商火柴厂企图东山再起时,刘鸿生多方奔走说服中华、荧昌两个火柴厂与鸿生火柴厂合并,组成实力更加雄厚的大中华火柴公司。……至20世纪30年代,大中华火柴公司已拥有7个分厂,资本多达365万元,刘鸿生自然而然地又登上了“火柴大王”的宝座。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刘鸿生登上“火柴大王”宝座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隋唐时期是历史学的繁荣时期。此前各种史书都由私人修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始设史馆。史馆设监修国史1人,由宰相兼任,是修史活动的主持者;修撰4人,是兼任的修史者;直馆若干人,是专任的修史工作者。

    唐朝君臣所重视的首先是当朝史的修撰,分为实录和国史两种。前者主要是史官和宰相们记录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处理军政大事的时政记,后者与实录并行、改实录的编年体为纪传体。《唐会要》“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载,各地方州县、中央各部门都要定期把本地本部门的有关资料送交史馆存用,并严格了送交资料的种类、方式和时间。史馆人员如果需要还可随时调阅各地各部门的有关资料。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概括唐代所设史馆的主要特点。

    (2)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多所损益”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据此,你如何评价其设置的史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通常的理解,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按照此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即:古典民主(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和现代民主(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30人,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期间,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但战争的结局,雅典被打败,斯巴达却胜利了。

    材料二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社会。西方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依靠专制王权消除分裂、统一国家,它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是你们所知道的“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材料三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

    材料四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从1832年到1928年,总共5次议会改革,英国实现了不分性别、不分财富、不分职业、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选举权,现代民主制度也在英国最终确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的两种基本政治形式,并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材料四所说的“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的理解。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旧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分析推动该制度走向“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有可能同意朝鲜同志的军事计划。

    ——斯大林致毛泽东电1950.5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葛罗米柯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代表应于6月底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在那里使用否决权反对联合国做出不利于北朝鲜的决议,但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

    ——《解开朝鲜战争之谜:十年对朝鲜冲突的政治分析》罗斯玛丽·福特

    材料三

    尚无迹象表明苏联打算支援北朝鲜,远东苏军也没什么动静。

    ——《美国对外关系事件》195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认为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对朝鲜战争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20世纪是个极端的年代,“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他创造性的提出“短促20世纪”的概念,并把它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大灾难时期、黄金年代和“天崩地裂”时期(70年代初期以后到90年代初)。

    英国哲学家伯林:“我的一生——我一定得这么说一句——历经20世纪,却不曾遭逢个人苦难。然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它却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

    西班牙人类学家巴诺哈:“在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安安静静地生、幼、老、死,走过一生,没有任何重大冒险患难——与20世纪的真实事迹……人类经历的种种恐怖事件之间,有着极为强烈显著的矛盾对比。”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