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字词书写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

    B.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 《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暗暗地在那里nìxiào(________),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mùyù(________)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xiù(______)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伟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去,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掘个窟窿出来,还自出口。你把口张三张儿。”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蟭蟟(jiāo  liáo)虫,先飞出来,叮在芭蕉扇上。

    (1)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叫________  ,她因为________ 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

    (2)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体现了“孙行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两个问题。

    你的好朋友小明,早上到校后,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抄写作业,以下是可能存在的做法:

    A你火急火燎地跑到办公室,向班主任汇报小明没有完成抄写作业这一情况。

    B你把小明拉到一边,小心翼翼地询问小明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

    C你当着全班同学,大声地说,小明没有完成作业,是个大逆不道的败类。

    D你蹑手蹑脚地走到小明跟前,小声告诉小明:“你中午休息时抓紧时间把作业补上。我不会告诉老师你没有完成作业。”

    (1)四个选项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2)如果你是语文课代表,真的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我·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象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自息。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空中森林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

    1.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

    2.第④段中,“这种建筑……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一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吾三省吾身    ________          (2)不亦乎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    ________          (4)为人谋而不乎________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解释划线的词

    (1)春往而冬 ________  (2)遂水 ________

    2.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在生活中,父母和儿女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作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作为父母,常为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困惑。两代人之家往往存在着意见的分歧。在你的家庭中有遇到这种情形吗?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写你和父辈(父母或师长)之间曾发生的故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