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选择题 4 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B. 扩大疆域

    C. 团结功臣贵族

    D. 巩固周王室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实际的是(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周时,“一人砣(踏)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水利工程的兴建   D. 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开辟新航路引起所谓的“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与华民交涉诉讼一款……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上述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的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

    A.以武力为主要手段               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

    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           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瓜分豆剖燃眉之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元里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支付高额赔款

    B. 划定使馆区

    C. 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D. 承诺禁止中国人民反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其主战场地位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被害人总数达30多万。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

    ①是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恣意泛滥的结果     ②是日本侵略者侵华政策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不是偶然的         ④值得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以及其他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深思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张明同学参加了中央台的开心辞典活动,根据图中王小丫的问题(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张明同学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他选择的答案是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 特殊的地理位置

    C.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 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于2009年2月25日在巴黎拍卖。历史上,导致铜像流失海外的是:

    A. 俄国军队   B. 八国联军   C. 日本军队   D. 英法联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 ①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   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③重商主义经济没落   ④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A.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 “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 “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 “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D. “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5

    0

    华商企业

    0

    11.5

    58.5

    100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量示意图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一一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