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0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 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 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 是否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

    D.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关于“鹅湖之会“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下列选项对二者主张理解错误的是

    A. 陆九渊主张心立为根本;朱熹则主张格物而穷理

    B. 双方对当时社会转型发表各自见解

    C. 双方论争旨在复兴儒学

    D. 二者都汲取了佛道之精义解释儒家义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1.4~2两白银

    江西

    米每石1.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 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 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D. 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 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 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D. 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 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 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1913—1938年英、法、德三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情况统计表》,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1913年

    1928年

    1938年

    英国

    26.1%

    23.6%

    22.2%

    德国

    24.7%

    19.3%

    21.1%

    法国

    13.6%

    13.7%

    8.6%

    A. 法德两国经济水平逐渐赶超了英国

    B. 法国和德国的海外市场均小于英国

    C. 英国对外出口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该表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年份

    可再生资本

    土地

    储备、金银具、铸币等

    总计

    1688年

    112

    180

    28

    320

    1800年

    665

    825

    250

    1740

    1832年

    1112

    1438

    293

    2843

    1863年

    3749

    1864

    500

    6113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 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B. 产业结构的变化

    C.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D. 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A. 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C.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 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荀子》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的故事。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东汉马融曾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言人在见教,无有种类。”

    材料二下面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三下面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教育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的异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徳《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