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6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     )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 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

    ③ 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④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农业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耒耜耕   C. 铁犁牛耕   D. 集体耕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下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自汉代之后犁耕发展的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②犁壁出现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③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④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私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税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   )

    A. 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 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 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文物右图片(春秋时期的铁器)解读正确是(   )

    A. 汉代时已经使用铁农具

    B. 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

    C. 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千耦其耘

    D. 春秋时期出现冶炼生铁和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

    A. 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   B. 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C. 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   D. 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周朝出现“工商食官”政策   B.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

    C. 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取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首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这反映了唐朝的经济状况 是(   )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经济破败,田地荒芜   ④区域性的商帮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到北宋,东京(今开封)出现“通宵不绝”的夜市。这表明是(   )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瓦舍)多由官府经营   D. 坊和市界限不复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这一材料表明是(   )

    A. 商人流动性大   B. 商帮的推动棉布发展

    C. 粤商的发展   D. 闽商的衰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关于古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延续了小农经济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主要原因是(  )

    A. 明中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霸权的角逐

    C. 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 开展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游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图一中心地中海,图二西欧(含荷、英、法))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全球化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发明家分别是

    A.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B. 瓦特和爱迪生

    C. 史蒂芬孙和莱特兄弟   D. 福特和哈格里夫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A. 飞机的发明

    B. 汽车的发明

    C. 汽船的发明

    D. 火车的发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近代化”史观,其经济角度是工业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材料中“中国富农大贾仿造洋机器制作”产生了(  )

    A. 洋务派的军用工业   B. 外商在华的近代工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甲午战争后,状元及第之后的张謇对官场绝望,认为中国要不贫不弱,除了振兴工商业,决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在南通建立了大生纱厂。此举开创了

    A. 中体西用思潮   B. 预备立宪运动   C. 实业救国思潮   D. 收回利权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图中A处所占比例较高,其重要原因是(   )

    A.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短暂春天”的主要企业是(  )

    A. 化学工业   B. 手工业

    C. 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   D. 重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1927—1937年官民营资本),这材料主要用于研究

    A. 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

    B.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

    D. 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洋装在中国流行出现了中西合璧,并在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的男装款式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这种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 报刊杂志   B. 电报电话   C. 电影电视   D. 火车飞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民国时期《申报》有如下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该现象反映的是(   )

    A. 断发易服   B. 废止缠足

    C. 婚姻自由   D. 习俗变化,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车式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此交通工具是(  )

    A. 汽车   B. 火车   C. 轮船   D. 自行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欧洲的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了丰厚利润。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②》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引发这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 ……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②》    

    (2)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限制其发展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1) 材料一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四种经济形式?请你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旧经济结构变动是什么以及导致上述变动的根本原因?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近代企业,请举出与材料一中的图三和图四所示企业性质相同但企业名称不同的企业各一例?

    材料二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3)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