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1 题,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4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锲_______而不舍    (2)愧zuò ________  (3)斑lán_______ (4)晌_______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A. 但:但是   B. 以:凭、靠   C. 因:于是   D. 遣:打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把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无论妈妈怎么说他的心中都无动于衷。

    B. 贪玩懒惰导致他这次考试考了个不及格,他仍不以为然,难怪老师对他很失望。

    C. 司机急于赶路,他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出了车祸。

    D. 期中复习时有些同学晚上熬夜,课上打瞌睡,这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申明,南海仲裁是无效的,没有约束力,中国不接受。

    C. 最近一次的班干部集中会议中,大家解决并发现了课外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D.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学校举办了“弘扬中国文化 歌颂时代春天”诗歌朗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雁冢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①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鹜间,亦颇驯,唯闻长空雁唳②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③奋翅④,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竟不得去。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注释) ①畜:畜养。②唳(lì)鸣叫。③引吭:伸长脖子鸣叫。④奋翅:努力拍打翅膀。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有书生见而悯焉

    (2)畜之以为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唯闻长空雁唳

    (2)竟不得去

    (3)越日则俱毙矣

    (4)名曰“雁冢”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杀而烹之

    A. 辄昂首而鸣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 睨之久而不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

    (2)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现代文,完成小题

    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①我当过很久的差生,尤其是在进入初三之后。初三那年新开了化学课,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19分。可我并没有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感到羞耻或难过。未来那么远,成绩有什么用呢?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那好像本来就不属于我吧。我不是个叛逆的学生,我只是对成绩“无能为力”——就抱着这样消极的想法,我把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荒废掉了。

    ②生活的转机是从那年的12月开始的。原来的班主任生病住院,我们班换了新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自他带着“冷血”与“铁血”来到后,整个班就此陷入低气压。新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早晨六点到校,先到操场上跑步再早读。如果迟到了,不仅要加跑两圈,还要罚站一节课。全班同学都敢怒不敢言,患有“早起困难症”的我更是叫苦不迭。

    ③我本来数学就不好,他上课又喜欢叫人到讲台上做题,我就坐在讲台前面,时刻面临被点名的危险,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如果远远地看见他,宁肯绕整整一个大圈再进教室,也不愿和他打照面。

    ④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忘了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只记得满纸都是红色的斜杠。考试之后,他挨个儿找同学们谈话,叫到我名字时,我惴惴不安地捏着衣角百般磨蹭,提心吊胆地走进办公室,他却没有训我,只是看着我满是红色的试卷时轻轻叹了口气。我没想到平时凶神恶煞的他这么和蔼,也没想到他在帮我分析完各科成绩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那么一段话。时至今日,那段话仿佛仍然在耳边。老师说:“有些人凭着家庭和出身,不需要努力就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我们不行,对吧?我们得非常努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吧?”如此简单的两个问句,让我的耳朵烧红了一圈。

    ⑤他没再多说什么,就让我回去了。那一路,面对平时最熟悉的走廊,吵吵闹闹的同学们,我紧紧地攥着手里的试卷和成绩单,第一次觉得内心溢满羞愧和内疚。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作为一个家境一般资质平常的女孩,你没有放肆的资本,你得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另一种生活。

    ⑥没人知道,是从那天之后,我才变成了另一个人。

    ⑦我不再在课间偷懒,开始缠着同桌帮我检查作业。每天都抽出一节自习课赖在化学老师的办公室里恳求他给我讲解习题。尽管他不耐烦,但我仍然锲而不舍地问了下去,求他给我讲第三遍第四遍直到我再也不会做错。我也不再躲着班主任,甚至主动要求去讲台上做数学题,就算全班同学都做完了我还在讲台上苦苦地演算,但我总算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⑧几个月悄然而逝,很快就迎来了中考,我只记得自己化学考了满分,总分也挤上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

    ⑨许多年后,我在毛姆《生活的道路》一文中看到他写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还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晨星,却深深吸引着我。”

    ⑩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逆袭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们的命运从来不是上天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堆叠出自己的未来。希望你也有相同的勇敢,像毛姆说的,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第④⑤段的内容,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内容

    走进办公室

    没被老师训斥

    聆听老师教导

    回味老师的话

    心理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3.第⑧段中的的加点字“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几个月悄然而逝,很快就迎来了中考,我只记得自己化学考了满分,总分也挤上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③段中的“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写出了我对这位新老师的恐惧,并且直接表现了老师的严厉。

    B. 选文第④段刻画老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C. 选文第⑥段在内容上突出了“我”要改变的决心,同时在结构上既与前文照应,又与标题相照应。

    D. “寥若晨星”的意思是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的人像早晨的星星那样稀少。

    5.选文给我们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试着写出两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材料二)

    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吃饭、睡觉

    学习、工作

    娱乐、休闲

    交通

    做家务

    其他

    年限

    29年

    18年

    12年

    6年

    6年

    1年

    占比

    40.3%

    25%

    16.7%

    8.3%

    8.3%

    1.4%

    (材料三)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路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

    2.指出材料三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做如下解释:①名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②动词,从回忆中体会。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