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7 题
  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 皇帝制度

    B. 司法陪审制

    C. 完备法典

    D. 陶片放逐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主题与时间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民性懦弱

    C. 莠民作乱

    D. 吏治败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 《拾穗者》

    B. 《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题文)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离〕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国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给在了“撮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所以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拍岸的惊涛,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依然是死水一泓。“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