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null 7 题,非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7 题
  1.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男子休妻有“七出”之说,同时又有“三不去”对男子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这一规定

    A. 切实保护了妻子的利益

    B.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C. 有利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

    D. 赋予女子婚姻主动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大清帝国自愿奉送的,大清的官员是不愿惹这些麻烦(审判在华犯罪的外国人)的,这叫“以夷制夷”。在今天看来是屈辱的规定,在当年还认为是“羁縻政策”的胜利。这说明当时统治者

    A. 以西方经济侵略为防范重点

    B. 惧怕西方列强再次挑起战争

    C.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十分淡薄

    D. 不了解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青年》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 借助进化论解放人们的思想

    B. 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C. 冲击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 弘扬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

    A. 明确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B. 进一步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肯定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彻底否定了欧洲中心论

    B.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C.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赖性减小了。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A. 此关税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的伤害

    B. 面对全球危机人类合作共同抵制经济危机

    C. 1913~1938年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被改变

    D. 设置贸易壁垒,导致了世界贸易的萎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讨论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积极倡导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迅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须迅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再次引起了中国知识界对苏联的关注,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那时,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1930年《俄罗斯研究》月刊创刊,1931年10月《苏俄评论》月刊创刊,1934年《中国与苏俄》创刊。就连一向保守,以“无偏无党”为宗旨的《申报》也刊登了许多有关苏联的文章。恪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之“四不主义”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这时几乎没有哪种刊物不谈论苏联,不发表有关苏联的文章,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

    ——郑大华《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材料二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到“一五”计划的第三年初,苏联工业部门已与外国公司签订了价值达八千三百万卢布的技术引进协议,计一百二十四份。苏联与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美国的福特、弗莱因、通用电器,德国的德律风根,法国的施留姆别尔热,瑞典的埃利克松等都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此外,苏联邀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来国内工作。1930年,在苏联工作的外籍专家约有七千人以上。外国熟练技术工人也有三至五千人。

    ——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教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

    ——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使用“再次引起”一词的理由,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新一轮“苏联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两国在引进外来技术方面的不同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曾大大有助于在整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灵中建立两个相互补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赋予了18世界的启蒙运动一种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在今日世界仍具有推动前进的力量,这两个概念是:一、自然秩序的概念。对于那些无所用心的人来说,宇宙似乎充满着不规则和混乱,其实,在不规则和混乱的表象之下,自然是有其一定秩序的;二、人类天赋的概念。这种天赋最好称为“理性”,不过大多数人的“天赋”常常因为错误的传统教育而隐没不彰,恢复“天赋”之道,只要提倡健全的——即理性的——教育就行了。

    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围绕“科学发展与启蒙运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半农(1891-1934年),名复,原名寿彭,晚号曲庵,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他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1912年后的五年在上海以写作为生。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其间,投稿《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1920-1925年赴英法留学,回国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34年赴绥远、内蒙古一带考察方言,不幸染病,病逝。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新青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刘半农作为《新青年》四大“台柱”之一,大力提倡文学革命,著有《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应用文之教授》《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中国之下等小说》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不仅是对“民主科学”的阐述,更是对“个性解放”的诠释。

    刘半农去世前几年写《桐花芝豆堂诗集》,做文言文,有人称之为“落伍”。刘半农说:“十年前,我们对于文言文也曾用全力攻击过,现在白话文已经成功了气候,我们非但不攻击文言文,而且自己也要做一两篇玩玩。”并且,他并不会因为害怕被称为“落伍”而改变自己,丢了自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半农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半农前期的“先锋”和后期的“落伍”予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5 题
  1.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期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面大加宣传。同时,新政府也将王关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于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材料主要说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王夫之的儒学思想影响深远

    C. 清政府企图靠汉人挽救困局

    D. 历史评价很难做到公正客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晚清政府失行领备立宪后,梁启超评价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先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

    A. 认为改良道路在中国很难行得通

    B. 主张走自下而上的革命救国道路

    C. 强调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D. 断定清廷专制必然导致革命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已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一现象是

    A.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B. 思想文化退步的体现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政治体制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 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B. 巴黎公社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 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D. 巴黎公社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C.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