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 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 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 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 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

    A. 贵族执政   B. 代远情疏   C. 尊卑有秩   D. 层级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

    B. 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C. 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 保证了秘书选拔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可以反映出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B. 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A. 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B. 在抗战相持阶段中报纸凸显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

    C. 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 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9—1965年,安徽省宁国县人口自然变动呈多峰型增长。能够正确反映该县这一时期人口变动的选项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苏格拉底是贵族酒会的常客和主角,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材料反映雅典

    A. 聚众饮酒违反城邦法律

    B. 城邦精神排斥私人空间

    C. 法律体现了公平与公正

    D. 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列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与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旨在

    A. 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B. 说明建立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

    C. 论述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D.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 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 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 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大战后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巴黎和会未能完全解决的另一个问题。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安全保障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德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二条: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1925年10月)

    材料二:洛迦诺会议后,欧洲一片欢腾。施特莱斯曼(时任德国总理)说,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白里安(时任法国外交部长)一回到巴黎就兴高采烈地宣称:“和平终于来了,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他们二人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原因,并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批驳材料二的观点并请客观评价《洛迦诺公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必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亦称密折。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通常在皇帝审阅之前其内容已为外界知晓,致使上奏人不便畅所欲言,下情不能完全上达,而且往来周转,耽误时间。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为加强保密性,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这样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题本、奏本则变成例行公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奏折制度的主要变化。

    (2)依据材料,简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全球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

    解读漫画并结合所学,围绕全球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经学有“南学”、“北学”之分,“南人约简,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各自以不同方式推动经学向前发展。隋末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许多经学师尊或遇难身亡,或逃遁荒鄙担任教授,儒经的教授传习也由滔滔洪波转为涓涓细流。唐高祖、唐太宗时,礼遇儒士,习儒谙经蔚为风气。但是,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这和唐皇朝一统宇内,力求思想文化趋同如一的国策是相违背的;同时,唐太宗看到儒学典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令中书侍郎颜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春秋》、《诗经》、《周易》、《礼》、《尚书》),对“五经”中讹缺的文字详作订正,书成后奏上。为使该书获得时人承认,太宗召集当时名学硕儒重新论对。颜师古所作五经《定本》多引晋、宋以来江南传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十一月,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注:经学—专注于对儒学经典字面解释和对其义理的阐释。)

    ——张书林《隋唐经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颜师古考订《五经》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颜师古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