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选择题 6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 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

    C.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 内阁权势日盛带祸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9年5月,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员、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人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

    ①民主范围狭隘

    ②参政方式原始

    ③表决方式简单

    ④国家权力滥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人指出: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C.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

    A. 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

    B. 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

    C. 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

    D. 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下列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高度集权

    C. 都属于地方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

    D. 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C. 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   D.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徐元瑞《吏学指南·府号》说:“分镇方面,故为行省。”《元史》《明宗纪》和《达识帖睦迩传》也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此“分镇方面”和“方面之权”体现行省制的特点是

    A.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中央派驻机构

    C. 行省与腹里互为表里

    D. 行省是中央派驻机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D.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他强调

    A. 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

    B. 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

    D. 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德国法学家胡果1805年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追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B.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应用

    C.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D. 现代民法完全源于罗马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B.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C.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评述,其中对某国的评述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下列对该国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国家元首可以完整行使立法权

    B. 拥有代议制机关.但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C. 政府首脑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D. 国家实行联邦制与君主立宪制,民主传统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B. 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共产党宣言》中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反映了

    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无法调和

    B. 当时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资本主义的灭亡已成为必然

    D. 社会主义革命提上议事日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与俄国二月革命的教训对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两者的共同启示是

    A. 工人阶级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B. 应采取较为严厉的新闻政策

    C. 无产阶级可以发动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功能主义者预测,超国家组织的存在及其成功,将激励原本抱怀疑态度的社会群体接受欧盟或欧共体。材料表明

    A. 欧盟被社会群体完全接受   B. 超国家组织有利于经济区域化

    C. 欧盟已改变国际关系格局   D. 欧共体成员国已失去国家主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B. 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

    C. 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D. 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经过长征之后,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材料旨在说明长征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B.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

    D. 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题文)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 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

    B. 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C. 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D. 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为中国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 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 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 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 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A. 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 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 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 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 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 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 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 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 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 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 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材料一: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吴玉章回忆道:“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

    ——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哪个朝代?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何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指出该文献体现出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进步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世界上的哪—历史大事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决定“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指出该历史大事的历史意义。

    (4)简要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