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命题作文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以“染上你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峰上晶亮的积雪变成一条条冰川凝重地滑向山下,然后,冰雪变成流泉,流泉壮大,奔向河谷地带的田野……大自然kāng kǎi的赐予,使人类得以fán yǎn滋息,创造文明。人类理应顺应自然。但人类的历史,反倒常常是轻慢与gūfù大自然美好情意的历史。正由于此,在好多自然哺育了美好文明的地方,大自然便日益枯萎与憔悴,那些文明也随之萎顿凋零了。

    (选自阿来《山南记》)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田字格中。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语言运用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招领启事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招领启事

    昨天下午,有位同学拾到红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公交卡一张。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此致

    敬礼

    学校德育处

    2017年12月25日

    ①内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题文)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条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1)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

    (2)《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混名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用课文原句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2)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3)爱惜芳心莫轻吐,___________________。(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4)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岑参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兴趣是最好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论语·雍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竹笋的异名。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家居环境的什么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2.仔细读诗并思考,体会诗歌的尾联诗人为什么“叹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吕氏春秋》)

    (注)①户:单扇的门。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寡 人 不 肖 而 好 为 大 室 春 子 止 寡 人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荆王释先王之礼乐

    (2)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3)臣请辟矣    

    (4)遽召掌书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2)何谏寡人之晚也?

    4.邹忌和春居为什么向君王进谏?请根据文段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5.邹忌和春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劝谏君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B)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特别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的人必备的活动空间。书房,是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因此,它既是办公室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书房的双重性使其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百度百科 

    (C)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韩晗

    ①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②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中国最顶级的书画珍品……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③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④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⑤当然,这还不算。文房四宝自不必说,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并且,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⑥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⑦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⑧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

    ⑨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为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成为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1.请分别概括材料(A)(C)的主要内容。

    2.阅读(B)(C),思考由古至今书房功能有什么变化。

    3.请分析材料(C)第(3)段画线句在本段中的作用?

    4.阅读材料(C),回答问题:

    (1)“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一句中的“最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3~9 段,说明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拉面王

    行云

    ①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

    ②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

    ③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听说,没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④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

    ⑤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

    ⑥“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

    ⑦“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

    ⑧“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

    ⑨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

    (10)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

    (11)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

    (12)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

    (13)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

    (14)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

    (15)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16)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

    (17)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

    (18)“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

    (19)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

    (20)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21)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

    (22)“神!”一片喝彩。

    (23)红子羞红了脸,“扑通”在了老梅的面前。

    (24)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

    (25)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五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填空。

    序  幕:众人神往绝活, 老梅浅笑推辞;

    第一幕:红子(1)_____,老梅仗义收徒;

    第二幕:红子执意单干,老梅(2)___;

    第三幕:红子(3)_____,老梅歇业隐退;

    第四幕:红子挂牌换碗,老梅献演绝活;

    尾  声:____________,老梅飘然离开。

    2.第⑨段划线句“记住,可别丢我的脸”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

    4.结合语境,比较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不同心理。

    (1)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2)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5.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鲜活、更具传奇色彩。

    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随后手一停,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泥人张》)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卞,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水浒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