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III)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盛誉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②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③莫言坦言,他获奖后一直对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冷眼旁观,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认清自我的机会。

    ④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⑤在颁奖会上,捧起奖杯的张玲说:“这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不虞之誉,我的内心既激动,更忐忑。”

    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黃钟大吕,言犹在耳。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②在《白夜追凶》剧本研讨座谈会上,与会的各方人士针对剧本内容各抒己见,交谈甚欢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③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④限贷、限购政策的影响逐渐显现威力,楼市传绕旺季“银十”风光不再,很多地方席不暇暖,成交量明显下滑。

    ⑤她与女儿的关系本来还算密切,但近来发现女儿与她的交谈越来越少,直到周末女儿才例行公事般给她打一个不冷不热的电话。

    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提出了种种大胆的科学猜想,当时的人们对此感到不可理喻。

    A. ①③④

    B. ③④⑥

    C. ①②⑤

    D. ②⑤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 《真正男子汉》作为国防教育片是成功的,明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将“绝对服从命令”表现得更加贴近大众心理,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了军人强大的战斗力是如何培养的。

    C. 鸡年春晚,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黄婉秋、张信哲、邓紫棋等三地演员演出的《歌从漓江来》,演唱的立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让广西山歌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D. 2016年第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9月15日在福建厦门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B. 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C. 中小学生复习资料泛滥成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事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

    D. 国务院将促进慈普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以来,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 ②③⑥④①⑤   B. ②⑥③④⑤①

    C. ④①⑤②⑥③   D. ④⑤①②③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于是,就

    C.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4.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

    B. “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

    C. “塞上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D. “伯仲”即兄弟,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

    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 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 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D. 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 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 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 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 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 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 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 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 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