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5 题,选择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

    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

    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

    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并强调君主拥有一切权力的同时其权力也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优越性

    B. 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C. 宗教改革的深刻影响

    D. 限制君权的必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这说明

    A. 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B. 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C. 自然科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他“并不主张实施民主政治,他认为本身所属的贵族阶级能够更好地制衡君主,从而避免专制统治”。其以识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 古代雅典的民主体制

    B. 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C. 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

    D. 美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A. 满足战争需要

    B. 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 推动农业发展

    D. 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计划”公诸于世“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其目的在于

    A. 顺利实施马歇尔计划

    B. 促进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C. 结束德国的分裂局面

    D. 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 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 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 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反封建反专制的崇高理想

    B. 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

    C. 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

    D. 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察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 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 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 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 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A. 姬姓子弟

    B. 有功之臣

    C. 先代贵族

    D. 商朝贵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考规范愈加松散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二一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之后颇有代表性的有限战争。美国政府认为,朝鲜就其战略价值而言尚不能与欧洲相提并论,欧洲仍然是东西方对抗的主战场。美国领导人首先考虑到,如果美国将战火燃烧到中国本土,中美之间正式爆发战争,苏联很可能会依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出面干涉。英国主张承认新中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谈判解决朝鲜问题,反对对华强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同时,世界典论的压力和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也让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军事行动上采取一定的限制。对于中国来说,抗美援朝实属被迫参战,早日结束战争,恢复朝鲜半岛的和平本身就是中国进行战争的基本目的,加上敌强我弱的现状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一场有限战争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当时,统一祖国的任务尚未最后完成,台湾等一些沿海岛屿和大陆的西藏还没有解放,国内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

    材料二:中国出兵,一开始就确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目标。在志愿军出国前夕,首次提出了“朝鲜战争局部化”一词。麦克阿瑟曾建议使用核武器对中国发动攻击。美国的盟友英法等国反对使用核武器,美国最终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也没有进行全面的战争动员而只是进行了部分的战争动员。中国一开始就将战争的区域限定在朝鲜境内。在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中国就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尽量争取早日结束战争。当美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的运用迅速达到其目的的时候,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也开始谋求同中国的谈判。

    一根据赵宗九、王辉《论朝鲜战争中有限战争理论的实践》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朝鲜战争成为一场“有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朝鲜战争是一场“有限战争“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史氏(梁启超)曰,班定远(班超)既定西域,使甘英航海求大秦(古罗马帝国),而安息人(波斯)遮之不得达,谬言海上之奇辛殊险,英遂气沮,于是东西文明相接触之一机会坐失。读史正是有无穷之憾焉。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仑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二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表现出的求同存异精神与和平诚意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发展。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进出口贸易外,对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思想意识的层面看,万隆会议的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能的。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亚洲地区一些矛盾的基本结构仍然没有改变,是否愿意借鉴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万隆经验,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说明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趋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郑观应在同治、光储年间编写《易言》一书。他在序言中指出“由今之道,变今之俗,宜览往古,法自然,诹远情,师长技,攻其所短,而夺其所恃。”这正是《易言》一书写作的宗旨。郑观应认为,在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中国的出路“一言而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他指出。“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益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在该书的《论商务》《论开矿》《论火车》《论电报》《论机器》《论船政》等篇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积极主张近代企业由商民自办,认为中国商政不兴,主要在于政府官员的巧取豪夺和官场腐败积习的干扰。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大胆地提出设议院的主张,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乘”,上下“情谊相隔”。他把两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遣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观应思想主张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8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时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平,新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奖,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被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己,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A. 废除宗法制

    B. 采取郡国并行制

    C. 加强皇帝制

    D. 实行内外朝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