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1 题
  1. 《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

    A. 参加科举考试   B. 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C. 学习活字印刷术   D. 参加李自成起义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元明   D. 隋元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历史上,友好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以下历史人物中,为中日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中国人是

    A. 玄奘

    B. 晁衡

    C. 鉴真

    D. 空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以下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朝统治时期,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以下哪一事件有关

    A.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举行多伦会盟

    D. 修建避暑山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   )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元 ④明 ⑤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高度繁荣,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 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 《大衍历》的制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 中西方文化差异   B. 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 中西方人种差异   D. 中国文人的偏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人

    A. 继续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京剧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京剧形成于

    A. 康熙年间

    B. 乾隆年间

    C. 雍正年间

    D. 道光年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B. 防止人民反抗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压制知识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朝时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是(  )

    A.建立军机处      B.设厂卫特务机构

    C.实行八股取士     D.实行文字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火药的发现者是(   )

    A.孙思邈           B.李春

    C.炼丹家           D.医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 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南北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开皇之治   D. 贞观之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隋朝的建立者是:(   )

    A. 杨广   B. 杨勇   C. 杨业   D. 杨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阅读下列材料: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2)“胡虏”中的“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哪里?

    (3)此民族与南宋在战后订立的合议称作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残酷的暴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2)这是唐朝皇帝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3)清朝康熙帝六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政绩显赫,请问他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做了哪些努力

    (4)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这里所说的“科学考试”指的是什么?

    (探究二)思想篇

    (3)诺贝尔奖得主在聚会上说,解决本世纪的问题需要“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除了体现在教育方面外,还体现在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家学派在哪个朝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