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不可能出现的兵种是 ( )

    ①海军 ②陆军 ③地地导弹训练大队 ④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对此证所反应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地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 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 没有制定法律

    C.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陆军官方战史写到:“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他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这表明这场战争(   )

    A. 使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

    A.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 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C. 工厂停产“闹革命”   D.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65年9月,获得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科学家是(   )

    A. 钮经义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1年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对某外国记者说:“之前有一个大国千方百计阻挠我们,采取‘鸵鸟’政策,把脑袋伸在沙子里,不看这个世界变化,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它装作看不见,所以我们有二十多年被排除在外……”材料反映了              (   )

    A. 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 中国代表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D. 中国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的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广东省的深圳

    C. 海南省   D. 上海市的浦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C. 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利

    D. 一国两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几年来,人们开始追逐“绿色产品”,各大超市的“绿色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 说明“绿色产品”等科学卫生的饮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 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社会生活在当代中国社会有了制度性保障,下面为生命健康而制定的制度是(   )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 医疗保障制度

    C. 养老保险制度   D. 失业保险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中国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和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分别是   (   )

    A. 第23届  第29届   B. 第22届  第30届

    C. 第21届  第26届   D. 第20届  第27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党的   (   )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导人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会议中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图一、图二、图三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3)图四、图五分别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材料三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中华书局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以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把什么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之兴)

    材料一

    (外交之盛)

    材料二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今年论坛主题“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堪称习近平去年演讲主题的延伸和传承。海外学者惊叹,中国智能启示全世界,中国方案推动全世界,中国贡献繁荣全世界。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并结合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20世界70年代末中国外交胜利的另一个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海外学者惊叹”什么?

    (3)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面对?(写出一条即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对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1)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什么时候收回了香港?在香港实行什么制度?依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何时还收回了哪一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有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1)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你知道“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展望未来)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其定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3)是谁提出了“中国梦”?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