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 盛行黑奴贸易   B. 广泛传播基督教

    C. 殖民扩张掠夺   D. 出现新型交通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播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

    A.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

    C.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现象,它揭示了

    A.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贸易的现实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必然趋势

    C. 区域集团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本质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英印的这一做法

    A. 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 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

    C. 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 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B.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C.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A.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 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 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不合时宜

    B. 礼法并用

    C. 厚古薄今

    D. 源远流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学者塞尔纳指出在法国历史上存在有一个“极中派”,他们是这样一个政治群体,很懂政治,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亲历1789—1794年革命历程的人十分了解议会斗争,并深感激进革命年代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就是立法机构大权独揽。据此推断“极中派”

    A. 反对立法权至上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想法严重脱离法国当时实际状况

    D. 对法国大革命没有产生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材料表明

    A. 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

    B. 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

    C. 罗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

    D. 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面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卡特,1977—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

    A. 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

    B. 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

    C. 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

    D. 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材料: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一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常城《马占山》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对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计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一一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受)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一一美国人跟中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的结局对中美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政策“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国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脫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和美国经济政策“退却”的原因及相应措施的本质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意义,并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教(或退却)”中,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冶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摘编自[美]大卫·M科茨《全球化与新白由主义》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万能论”,力推自由市场经济,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削减社会福利;实行“大市场”和“小政府”。当新自由主义处在高峰期的时候,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是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性危机。这一切有力地证明,自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仅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而且相反,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即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