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轻徭薄赋   B. 重用人才   C. 善于纳谏   D. 减轻刑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就大搞文字狱。这种现象最早与下列皇帝有关的是(  )

    A. 秦始皇   B. 隋炀帝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在( )

    A. 1405年   B. 1421年   C. 1433年   D. 149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哪些条件促成了郑和下西洋(  )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 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 ③皇帝的支持 ④联合东南亚国家,抵抗倭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主席在此诗词中涉及到的古代开国帝王有(    )

    A. 秦皇  汉武   B. 唐宋  宋祖   C. 秦皇  宋祖   D. 汉武  唐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3月21日,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地产优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开始上市。历史上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是在(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 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D.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  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的古代工具名称是(   )

    A. 翻车   B. 筒车   C. 水排   D. 耧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图,从该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 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C. 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 钱币上都有汉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

    A. 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   B.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 金军南下攻宋,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D. 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下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B. 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 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D.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下列对这一国策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B. 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C. 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 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  )

    A. 发展农业生产   B. 加强民族交融

    C. 有效统治全国   D. 实现国家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出自于我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淳于越、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4)这些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 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徽之事者,则置宣慰 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3)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它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系密切,西方人已经开始将寻求财富的目光纷纷投向中国。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八年级社会下册教材

    (1)结合前面所学,简要叙述1618世纪“西方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表现。(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等角度概括)

    (2)哪些史实表明“中国仍然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

    (3)结合史实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人已将目光投向中国”。 

    (4)综合以上三点,如何正确理解“中国19世纪以后面临的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