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4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38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①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②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和[H]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③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丙酮酸的分解导致真菌的死亡

    ④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D.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8 题
  1.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 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睡莲叶片的上表皮上的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此特点有利于睡莲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气孔关闭会导致睡莲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表现在         (  )

    A.水光解产生[H]的量不足

    B.光反应中产生的ATP数量减少

    C.暗反应过程中[H]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ATP和ADP在细胞中含量都很少,但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24小时内竟有40千克的ATP发生转化,这说明(  )

    A. ATP在人体细胞中分布广泛

    B. ATP容易分解为ADP

    C. ADP容易合成ATP贮存起来

    D.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假若某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构成,它们含有3条多肽链,则它们具有的肽键数和R 基团数分别是(  )

    A. n个和n个

    B. n-3个和n个

    C. n个和n-3个

    D. n-3个和n-3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给绿色植物提供含有H218O的水,只会在植物释放的O2中发现18O

    B.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C.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停止供应CO2,则光反应不受影响

    D.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多酶片中含有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酶片中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提供化学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活化能

    D.酶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B.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 

    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D.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蓝色

    C.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将蔗糖溶液的浓度由0.3g•mL-1换成0.6g•mL-1时,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效果更明显

    D.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③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B. 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C. 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只有4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多聚体初步水解后的产物是它的单体

    B. 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是CO2和H2O,所以CO2和H2O是脂肪的单体

    C. 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单糖

    D. DNA和RNA单体的分子组成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个体重为200公斤的十岁男孩,其体内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水   C. 脂肪   D. 糖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区分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观察它的

    A. 有无叶绿体   B. 有无中央液泡   C. 有无中心体   D. 有无细胞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

    A. 5   B. 6   C. 7   D. 8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为

    A. 由大到小   B. 由小到大   C. 不变   D. 等于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 x>y>z   B. y> x>z   C. z>y> x   D. z>x>y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的成分的改变有关,下列哪种物质成分不被当作检测细胞癌变的证据

    A. 甲胎蛋白(AFP) B. 癌胚抗原(CEA)

    C. 糖蛋白或糖脂 D. 磷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细胞膜和DNA共有的元素有

    A. C、H、O   B. C、H、O、N

    C. C、H、O、P   D. C、H、O、N、P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细胞中的三种物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的化学元素都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B. 物质甲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物质乙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物质丙是RNA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取下列四个表面积相同的细胞结构,将其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最小的是 (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液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图曲线乙表示在外界条件均适宜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丙表示

    C.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甲所示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请仔细分析图示,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表示酶,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底物,均可由酶a催化分解

    B. a表示酶,e、f为产物,a也可以催化e、f合成d

    C. 此图所示的过程反映了酶的一种特性——专一性

    D. 若图中d表示酶,则与其结合的a就是酶催化的底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②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③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④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科学家根据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同一种酶的活性,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成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图中可知,温度过高,pH过高或过低均可以使反应速率为零

    B.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以使酶的活性降低,其原理是一样的

    C. 每种酶都有最适温度和最适pH,但不同的酶一般会不同

    D. 高温下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A. H2O   B. [H]   C. P   D. P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 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C. 物质是不可逆的,能量是可逆的   D. 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ATP,C为ADP

    B. 在B→C的反应中,产生的E2来源于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

    C.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

    D. C→B与B→C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C→A→B

    B. 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设置1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 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发生了有氧呼吸

    D. 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时,D瓶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B瓶,目的是让酵母菌充分繁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图中①②两物质分别为H2O和O2   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表示酵母菌呼吸过程中碳原子转移的大致路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①过程发生的场所不同

    B.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催化②过程的酶可以不同

    C. 若图中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则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

    D.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图中①②过程均有ATP生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列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产物的检测试剂及实验现象,对应错误的是

    组别

    产物

    检测试剂

    实验现象

    A

    CO2

    澄清的石灰水

    变混浊

    B

    CO2

    溴麝香草酚蓝

    蓝——绿——黄

    C

    酒精

    溴麝香草酚蓝

    蓝——绿——黄

    D

    酒精

    酸性的重铬酸钾

    橙色——灰绿色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B. 上图反应均在细胞质基质内完成

    C. 反应①②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 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到只含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含线粒体的沉淀物,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表),并置于适宜温度但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上清液+葡萄糖溶液

    沉淀物+葡萄糖溶液

    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A. 丙试管中有少量CO2产生   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 丙试管中有少量的ATP产生   D.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正确途径是(   )

    A. 叶绿素→阳光→ 氢和氧

    B. 阳光→叶绿素→ADP →(CH2O)

    C. 叶绿素→阳光→ADP →C5

    D. 阳光→叶绿素→ATP →(CH2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如下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铝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①②   B. ③⑤

    C. ②⑤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小红同学用菠菜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   ②未加CaCO3 ③未加SiO2④使用放置了数天的菠菜叶   ⑤只画了一次滤液细线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如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B. 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

    C. 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

    D. 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2016年,由袁隆平选育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于重庆南川区收割,并实测出三块水稻田的平均亩产为954.93公斤,高产田块平均亩产则为1028.02公斤,此为重庆市目前单季水稻最高产量。下图为该超级杂交水稻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 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 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 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要设计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他们可以选择的材料如下:蛋白质块、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液、淀粉酶液、蒸馏水、双缩脲试剂、试管若干、恒温水浴锅、时钟等。

    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甲选择A、B两组,乙选择C、D两组)。四组中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加入物质

    检测方法

    A

    蛋白酶液和蛋白液

    双缩脲试剂

    B

    淀粉酶液和蛋白液

    双缩脲试剂

    C

    蛋白酶液和蛋白块

    不加试剂

    D

    淀粉酶液和蛋白块

    不加试剂

    (1)双缩脲试剂可以和______________反应,呈现________色。使用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

    (2)甲同学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是:A、B组试管中最终颜色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有同学认为乙的实验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得另外加一组实验才能更具有说服力,你认为该加的一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测量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强度。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停止移动,是否意味着种子停止细胞呼吸?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实验用小麦种子不经消毒处理,则测得的数据与种子实际呼吸强度相比是偏大了还是偏小?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等量的蒸馏水替代CO2吸收剂,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如图所示实验,如果发现有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种子进行了怎样的生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

    (4)若萌发的种子已长出幼叶,则需要对实验装置做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D点时植物的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填“大于”、“相等”或“小于”)。

    (3)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

    (4)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________(填“较低”“不变”或“较高”)。

    (5)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X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丙、丁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产生a的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b的产生和分解为c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该植物X从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若对该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充分供给CO2,则细胞内C3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

    (3)物质c若不进入乙,则可在缺氧条件下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反应,请写出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绿叶中色素进行分离时,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多次取等量丙、丁叶片,对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观察到丙的叶片的滤纸条上以滤液细线为起点的第1、2条色素带宽度与丁的叶片相当,而第3、4条色素带宽度则明显较小。则相对于丁叶片而言,丙吸收的______________色的光较少。

    (5)若适当增强光照,图2中的a点将______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