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恐(hè)霉(jǔn)除(tī)深痛疾(wù)

    B.星宿(sù)消(hào)造 (yì)孜不倦(zī)

    C.阔(chuò) 罚(chéng)桥(zhàn)然大波(xuān)

    D.拮(jū)活(pō)呜(yè)而不舍(q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妙峰山是北京盛产玫瑰的宝地。每年春末夏初,涧沟村的千亩玫瑰盛开,万紫千红,芳香扑鼻,为京都的一大 (盛、胜)景。

    “盛”有“盛大、隆重”的意思,“胜”有“优美的景物或境界”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胜”。

    B.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储蓄我们的人生资本,丰富我们的人生阅 (历、厉),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的最好方法。

    “历”有“经历过的事情”的意思,“厉”有“严格、严肃”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历”。

    C.大赛在紧张而激烈的气氛中井然有(绪、序)地进行着,选手们一一表现自我,极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绪”本指丝的头儿,有时借指“事情的开端”,“序”有次序的意思,横线处应填 “序”。

    D.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可强求,一味追求两全 (齐、其)美的结果可能是两手空空。

    “齐”有“一块、同时”的意思,“其”有时作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横线处应填“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名字________,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中,他的文艺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他在论及文艺问题时,不是就文

    艺论文艺,而是把它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天平上进行全方位________,因而体

    现出了________、宏观把握的气势和特点。

    A.家喻户晓 关照  高瞻远瞩

    B.家喻户晓 观照  高屋建瓴

    C.脍炙人口 关照 高屋建瓴

    D.脍炙人口观照  高瞻远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区开展了学校食堂十项监督检查工作。

    B.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家长不喜欢运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是个四体不勤的懒虫。

    C.在一次次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增长了知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D.中日关系能否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上来,要看日方是否能够正视中方的严正立场,能否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A.①几簇苇丛②迎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叶子

    B.①苇丛几簇②劈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红叶

    C.①苇丛几簇②迎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叶子

    D.①几簇苇丛②劈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红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

    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为一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A.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

    B.文段中把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作“荆棘”和“激流险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壮美,具有挑战性。

    C.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

    D.文段结尾是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指出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5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1分)

    2.辛弃疾在《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写出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2分)

    3.在《出师表》中表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其文学成就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如《 》 一文中,就紧紧围绕这一事件,展开对话描写,成功塑造了唐雎这一有胆有识的谋臣形象。运用语言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主要人物,有时几句点染也使次要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对三个人的语言描写就精彩至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共10分)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让同学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百姓生活现状有一个整体了解,某校举办了“认识国情,了解民生”的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第一块展板的内容,请你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再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4分)

    【材料一】

    主要信息: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现状:

    2.下面是第二块展板中展示的几段新闻采访记录,请你分别概括出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限6个字以内)(3分)

    村民 马女士:我的母亲去年查出患有肺癌,随后开始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算下来至少要几千元药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政府给予了我们适当的经济补贴,现在扣除每月500元基本医疗费用后,药费最多可以报销70%,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

    蔬菜批发商:由于国家支农政策好,现在农民种植的蔬菜品种多了,因此10年来,我批发的蔬菜品种已由原来的大葱、大蒜发展到数十个品种。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可以说想吃啥都能买得到。

    市民吴大爷:我们一家三口原来同住在人均不足6平方米的平房中,由于住房问题,儿子30多岁还没有谈对象。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后,像我们这种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才有机会住进这么宽敞的楼房。现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也解决了。

    答: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③________

    3.在参观完展览之后,学校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编写成一副对联,一位同学写出了下联,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补出上联。(3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了解民生,百姓生活日新月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      鄙:________

    (2)小惠未      徧: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________

    3.分析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 (3分)

    答: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卖白菜》,完成问题。(共16分)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⑾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⑿“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⒀“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⒁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⒂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⒃“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⒄“娘,”我哭着说,“我……”

    ⒅“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有删改)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5分)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老太太挑白菜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

    3.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通过这两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不少于150字)(7分)

    答: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共7分)

    ①影壁,是立于传统建筑大门里或者大门外的一堵装饰性墙壁。由于出入大门的人们都会与这堵墙壁打上一个照面,因此影壁又称“照壁”;又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肃敬”之墙,也曾被称为“萧墙”。 作为附属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影壁出现早、式样多,成为普通民居、皇家宫苑、庙宇道观等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

    ②在陕西省的西周一建筑遗址中,有一座影壁残迹,东西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影壁。这说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影壁。从材质上说,影壁可以分为砖影壁、石影壁、琉璃影壁和木影壁等几种,样式也随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貌。

    ③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影壁之所以能够固化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需要。

    ④从务实的角度说,中国传统建筑一贯讲究内敛性、私密性与防御性的建筑原则:“家,居也”,“户,防也”。以传统民居——四合院为例,其特点是,院落四面皆有墙壁,墙壁之上不设窗子,家人的活动均在院墙内进行,仅有日启夜闭的大门与外面相通。如果大门开启,门外的行人很容易窥探到庭院内的活动,因此,影壁便担纲起了防人窥探、以别内外的务实之用。除此之外,在寒冷的冬季,影壁还能阻断院外的大风,御抵院外的寒气。

    ⑤从审美角度讲,影壁又有借门外之地界定建筑空间、突出门庭气势、传递美好期盼的作用。官署、庙观大门前设有影壁,则愈显森严、肃穆。典型者如北京紫禁城宁寿宫前的九龙壁,它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总长29.4米,总高3.5米,巨大的壁身上装饰有九条巨龙。九条巨龙姿态各异,盘身展爪,既华贵又威严,把皇家的气派彰显得淋漓尽致。居民建筑的影壁也不例外,在水磨青砖砌成的墙面上,或装点以吉祥花卉,或雕饰以“福”、“寿”、“鸿喜”、“纳福吉祥”、“开门见喜”等吉祥字样,在营造居所祥和氛围的同时,也充满了美好的寄寓。

    1.从全文看,说一说文章②③两段不能互换位置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乔家大院“百寿图”影壁印证了文章中的什么内容,为什么?(5分)

    【材料】

    乔家大院大门正对面的影壁中心是1.9米见方的砖面,上有精工雕刻的“百寿图”,一百个寿字无一雷同,每个寿字各具形态,有百种象征意义,可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集大成。百寿图照壁顶上刻有万字拐“万字不到头”,与下面百寿图结合在一起。影壁两旁是一副对联,上联“损人欲以复天理”,下联“蓄道德而能文章”,上面的横额“履和”①。 这幅对联一语道出乔家的经商理念。

    【注】①[履]履行。[和]和谐、和睦、和气。

    答: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共8分)

    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

    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③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④为什么会这样?________。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

    2.分析文章①-⑤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接着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3.请依据第④段所举事例,在横线上补写作者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聆,听也。聆听,指专注地听。我们聆听鸟儿的轻吟,松涛的欢唱,高山流水的雅韵……聆听是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聆听父母的忠告,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劝慰……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

    请以“聆听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