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作者、作者生活的年代(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孔乙己–鲁迅–现代

    B.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莎士比亚–法国

    C.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契诃夫–俄国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刘向–西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的一项是( )

    A. 酝(niànɡ)   逃(cuān)    一时(chà)   浑身数(xiè)

    B. 蓄(chǔ)   商(zhuó)    女主(jiǎo)   怏不乐(yànɡ)

    C. 取(móu)   吊(yàn)   壁滩(ɡē)   断壁残(yuán)

    D. 痛(chì)   躯(ké)    中线(zhú)   周道如(d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ū)   倔强(jué)     拈轻怕重(niān)     遒劲有力(jìng)

    B. 匀称(chèn)   干涸(hé)    浑身解数(jiě)      风雪载途(zài)

    C. 剽悍(biāo)   稽首(qǐ)    嫉恶如仇(jí)       苦心孤诣(yì)

    D. 涟漪(yī)   炽热(zhì)     周道如砥(dǐ)       脍炙人口(kuà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 恻隐 口头禅  冥思暇想

    B.迷惘 深邃 金箍咒  越俎代庖

    C.迁徙 游弋 儒子牛  相得益彰

    D.铿锵 狼藉 里程碑  格物致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说年卡塔尔世界杯要在冬天举办,到时就会出现吃着火锅看球赛的画面了,想想都觉得过瘾。

    B. 春节期间,亲戚朋友,尽情谈笑。

    C. 《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冷静救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

    D. 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时,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蒹葭采采,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填空。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滩等原因流落到________、大人国、________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国名),看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任务。

    2018年10月2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8/12/28/2106568452907008/2169340416729088/STEM/3fd129b44ba74afd9ac74f225afec1d3.png]”。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3.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怯懦

    安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阅读材料

    主要事件

    开端(北京)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话吧”)

    ________

    高潮(礼堂)

    ________

    2.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那视线里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②她似乎被一根针给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

    (节选自2011年2月19日《文汇报》)

    1.读完《“江南”再发现》,你觉得作者发现了什么?

    2.第④段中,谢道韫这一论据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3.“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伤心,愁得肝肠寸断”,下面不适合引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

    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C.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D.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à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á.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门庭若市:   ________

    ②面刺:   ________

    ③不相说:   ________

    ④走: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________

    A. 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 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 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5.甲乙两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想念那段温暖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

    ④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