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非选择题 3 题
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始于

    A. 夏禹   B. 夏启

    C. 商汤   D. 商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下列制度最符合材料的是

    A. 宗法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中央集权制   B. 君主专制

    C. 郡国制   D. 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白在《古风·秦王扫六合》中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合”是在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20年

    C. 公元220年   D. 公元221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A.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 汉代推行三公九卿制

    C. 宋朝实行的通判制   D. 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中央最高官员和地方行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皇帝任命   D. 地方推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材料所评价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是

    A. 汉朝察举制   B. 魏晋九品中正制

    C. 隋朝科举制   D. 唐朝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 汉武帝   B. 唐玄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二铜表法》规定:“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贵族的特权得到保障

    C. 平民利益得到维护   D. 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这个观点的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

    A.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 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 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 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   B.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 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 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 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 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C. 没有充分依靠广大人民   D. 缺乏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1年之后,“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材料说明的问题是

    A. 外国公使在清政府中担任官职

    B. 外国公使在中国拥有决策权

    C. 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北京大学学生在1919年演讲时使用的布旗。北大学生参加的这次活动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措施是

    A. 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 进行政权建设,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 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根据地的经济水平

    D. 拓展生存空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 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一切爱国的进步力量团结和调动起来去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对这句话理解最贴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奋斗目标相同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相同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D. 实践证明实行多党制在中国是可行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 大陆与台湾互不干涉对方的事务   D. 反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中国内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会议是指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古今中外,人们追求民主的脚步从未停歇,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争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日本的野蛮侵略,近代化历史进程屡遭打断,使中华民族长期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的主要史事。

    材料三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谈到:“我军所以能在敌后开辟和建立根据地并取得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的开展游击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七七事变后,中共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4)通过材料四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五  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5)结合抗战史实,你怎样理解尼赫鲁所说的“民族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反映的二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编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所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