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5 题
  1.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A. 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 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 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 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直接的民主

    B.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 反对问政于民

    D.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 民主的广泛性

    B. 决策的科学性

    C. 程序的复杂性

    D. 公民集体参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 刺史制的建立

    C. 郡县制的推行

    D. 科举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 具有制度性保障

    C.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 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 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 六部直接隶属于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 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枢密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A. 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 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秦统一全国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相传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并拥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要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度

    B. 夏王的地位和权力

    C. 国家机器产生

    D. 外服臣服于内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吕氏春秋·审分览》载:“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A.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 消除诸子矛盾

    C.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 实现长治久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1912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A. 小宗

    B. 大宗

    C. 嫡长子

    D. 族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A. 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 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C. 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 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C. 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 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 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 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 “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下列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

    B. 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 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

    D. 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A. 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

    D.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枢垣记略》载:“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 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 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恩格斯指出:“他们(古希腊人)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历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古希腊人“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文明成果是

    A. 工商业发达

    B. 公民政治盛行

    C. 法律成果辉煌

    D. 文化繁荣灿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徽(征)以贤良为博士。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入朝,累转左补阙。……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野佥载》

    材料四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池田大作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谈到:“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公孙弘“为博士”、傅畅“至于上品”和崔湜“入朝”的原因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二到材料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对英国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它同样是有限度的”指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