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3 题,单选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 新“冷战”的到来

    B. 帝国复兴的号角

    C. 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 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八世纪末,法国雅各宾派掌权后,提出将建立一个“美德共和国”。为应付内外危机、厉行恐怖统治镇压“反革命”,把许多人送上断头台;同时关闭教堂,鼓励教士结婚,将大教堂改为一“理性庙”,举行理性崇拜仪式。其主观目的是

    A. 侵犯人权剥夺信仰自由

    B. 兼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C. 反专制反教权倡导理性

    D. 加剧了法国社会的动荡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 君轻民贵

    B. 君主受命于天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承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

    A. 字形放,笔画详备,规矩严整

    B. 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 字形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宏观世界的定律保持着顽固的可验证性,而微观世界的定律具有随机性。……很多科学家希望创一门将从宏观到微观的所有物理学法则统一在一起的新理论。但迄今为止所有谋求同样的努力都遭到失败,原因是这两门20世纪的重大科学完全矛盾。”材料的主旨是

    A.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根本对立的   B. 目前在微观世界方面的研究比较随意

    C. 相对论和量子论都有比较明显的缺陷   D. 相对论和量子论两者还无法相互验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太史公曰:“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A. 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 北方政冶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C. 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还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 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 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 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 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 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 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 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 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D. 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 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 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C. 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 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B. 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俱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末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A. 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 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

    C. 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 商品经资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图1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A.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 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 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 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70年化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人",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B.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蹩端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性援助

    B. 西方法律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 国人的婚姻维权意识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条》:要求计划做三本帐,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则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式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 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 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 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 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 信息荣量大、时效性强

    D.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所示图1是我国元代王冕的绘画作品,图2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认真观察这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 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 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C. 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悄趣

    D. 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虫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中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于语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另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三: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畀”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熄胜利”的主要表现。

    (3)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