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字词书写 2 题,选择题 3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请将下面的诗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情不自禁(_____)  心chí(_____)神往   肆(_____)无忌惮  梦mèi(_____)以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 在本届校运会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C.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D.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 学校操场上几个NBA球迷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背影》中深深的父爱,《父母的心》中对子女的情愫,《我的母亲》中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都是散文中的“神”。

    B. 《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小说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德国人民的悲愤心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擦金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D. 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的澄净,一如作者磊落的胸襟;而《水调歌头》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词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 上面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_____,作品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② 请根据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简要说说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7)杜甫《春望》中写诗人触景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写出诗中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的诗句,并说说你对该诗句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青树翠蔓(màn)

    B. 蒙络摇缀(zhuì)

    C. 俶尔远逝(cù)

    D. 悄怆幽邃(suì)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西:________________       ② 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犬牙:_________________     ④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磷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予。有墙壁隔着,有廊予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一句中“大多”能否改为“都”,为什么?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写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和作用即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寒  色

    龙应台

    (1)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之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2)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3)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生二年级时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4)提问者的态度是诚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地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5)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到门外就听到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zhì)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6)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7)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一年只有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越来越静,听得见墙上时钟嘀嗒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的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8)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某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份又一份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9)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0)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能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能更寂寞。很多人在家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11)还有很多,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12)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13)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4)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读者》2013年第21期,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第3段中引用“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2.请用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家,是什么?”的感悟分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第7段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这句话的含义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