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3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思想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①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②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③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④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你认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C.重视诉讼的过程与程序

    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王权结束

    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果政府禁止人们追求自身利益,那就剥夺了政治自由,如果任人们无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危险,这将会以牺牲国家与社会的公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利益。”这就是“麦迪逊难题。”美国宪法中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的设计有

    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实行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③总统和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通过修正案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第四条有规定:“制定海关与贸易的立法,及关于帝国所需赋税立法;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以及制定关于发行有保证金的或无保证金的纸币之基本规章。组织统一保护德国海外贸易、德国航运及其航海旗帜……。”这些规定①促进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②说明帝国不够重视工业发展③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一④表明德国的代议制不够彻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17~18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D.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所配的一幅图——新兴的西方世界: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可能的理由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现代史上,美国经常在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表:欧洲移民表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④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加试题:“至于法国大革命究竟是喜剧、悲剧还是闹剧,这不取决于历史本身,而取决于历史学家,取决于他的历史观、价值观等理论前提,取决于历史学家生活的那个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下列选项符合以上事例的说法是

    A.一个完美的历史学家必须绝对具有足够的想象力

    B.一个作者的观念看来更像是在反映他自己的生活于其中的那个年代,而不是他所描写的那个年代

    C.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是本身有价值而又不可能重演的个别事件的王国

    D.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同一现象可以提出十分不同乃至截然对立,但又同样似乎可能的解释而不至于歪曲事实,或违背通行的处理证据的准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加试题:根据下图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加试题: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④

    B.③

    C.②

    D.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加试题: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C.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

    D.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加试题: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古代和近代史上世界的“中心”曾经出现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产生了四大发明。中国是世界潮流的中心。

    材料二

    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解放,人类的发明创造得以极大地向前推进。然后是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而这时中国被边缘化了,大大地落后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变了,“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核心》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如何使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他们凭借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重新提出了对政权的要求……——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议会拥有这样的权力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怎样的状况?

    (3)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加试题: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