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2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读书破万卷,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3)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4)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7)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在卷zhì浩繁的文学作品中,小说显然独树一只。……它经过锤炼的语言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它用一个个性格迥异人物的不同命运折射出一个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卷zhì浩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性格迥异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以“给自己唱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认真规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 也会表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B、张永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

    C、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 ,一种大将风度。

    D、由于袁隆平凭借着在杂交水稻方面的出色成就,使自己跻身于伟大科学家行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省略的意思补充完整。(2分)

    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

    我希望老师像导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4分)

    (1)结合《水浒传》具体情节,说说下面这两段文字表现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甲】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银子来。鲁提辖看了,见少 ,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乙】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2)《水浒传》中,武松最后归宿是什么?并说说武松选择这样归宿的原因。(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品读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盐渎中学决定出刊一期以“诸子百家”为主题的校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5分)

    (1)根据下面孔子的小传,请你为校报 “孔子专题”版面拟写三个栏目名称。(3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鲁国人。他曾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鲁国权臣季氏不合,55岁时离开家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出生入死。因为仁义礼治思想不被诸侯们采纳,他只得返回鲁国。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73岁去世。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影响中国几千年。

    栏目名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在“读名言悟哲理”栏目,编辑准备从下面四条诸子名言中选择两条,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请你帮忙完成。(2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1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6分)

    【甲】夜雨寄北                 【乙】宿云梦馆

    李商隐                         欧阳修

    君问归期未有期,                北雁来时岁欲昏,

    巴山夜雨涨秋池。                私书归梦杳难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井桐叶落池荷尽,

    去话巴山夜雨时。                一夜西窗雨不闻。

    1.乙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分)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升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

    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色愈恭,礼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与客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濂具实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诚然,卿不朕欺。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三处朗读停顿。(2分)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说说宋濂是个怎样的人?(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13分)

    论真性情

    周国平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3分)

    2.第3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在第6段空白处,运用与画线处相似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4.联系全文,说说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生活的有趣”?(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13分)

    败 笔

    田玉莲

    ①姥爷念过私塾,虽说腹中墨水不多,却极喜好收藏古玩和古画,在小镇繁华地带租了一处房子,开起了一家经营古玩和古画的店铺。

    ②一天,姥爷的店里走进一位衣着得体的客人。交谈中,姥爷得知此人是经营茶叶的南方商贩。那人在店铺里溜达了一圈,看中了一幅画。那幅画是一人牵一驴过一座小木桥,小桥很狭窄,仅能容人和驴子走过。因为桥过于狭窄的缘故,驴子非常胆怯,执拗着不肯过桥,牵驴人就用力拽着它前行。

    ③商贩非常喜欢这幅画作,在跟姥爷讨价还价之后,以二百两银子成交。商贩先付了一百两银子给姥爷作为定金,剩下的一百两银子,待他回到住处筹措够了再来取画。

    ④等那商贩走了之后,姥爷高兴极了,掂量着那一百两银子,喝下了一大黑瓷碗地瓜酿的烧酒。姥爷想,这幅画能卖二百两银子,恐怕开三年店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姥爷得意地哼着小曲

    ⑤鸡叫天亮,商贩带着银子来了,在重新打量一番那幅画后,竟不乐意了,硬要姥爷把预付的一百两银子退还给他。

    ⑥姥爷一头雾水,:“说得好好的,怎么说变卦就变卦呢?这不是耍弄人吗?”

    ⑦商贩见姥爷十分委屈,解释道:“这幅画,画的是一个人牵驴子过桥,画上并没有画出缰绳,但仍能清晰地感觉到牵驴人拖拽的力度,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商贩接着说,“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然而,这么一幅好画,却让你平白无故地给毁了。”商贩长吁一声,晃晃头,极为惋惜。

    ⑧听着商贩的话,姥爷不由自主地“哎”了一声,懊悔得直跺脚。

    ⑨昨晚,姥爷喝下一碗地瓜烧后,喜不自禁地把那幅画展开来看,突然,他发现画中有一处瑕疵——牵驴人虽然在用力拽驴子,却没有缰绳。嗨,他禁不住埋怨起作画的人来:太粗心,真是马大哈!他庆幸自己发现得及时,要不然,明日商贩要是察觉了这一疏漏,这二百两银子还不打水漂了!于是,他研墨拈笔补上了一条粗壮的缰绳……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4年第二期    有删改)

    1.说说题目“败笔”的含义。(3分)

    2.第④段,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3分)

    3.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的 “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3分)

    4.情节的开端与结局有怎样的联系?结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