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 “以至万世而为君”

    C.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A. 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国际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 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农业为本的思想

    C. 君治为本的思想   D. 强调“存百姓”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成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的原则

    ④克伦威尔想以此建立独裁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 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 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 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 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A. 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C. 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 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 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C. 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 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 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认为:“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枷锁”。“他”的主要思想是(  )

    A. 因行称义   B. 君权神授

    C. 因信称义   D. 人非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 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 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 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 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 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 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

    A. 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

    B. 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

    D.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 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

    A. 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突出   B. 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

    C. 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   D.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其本质思想是

    A. 追求天下为公

    B. 崇尚秩序

    C. 主张仁政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言论能反映其“中庸”思想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被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③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逻辑三段论   C. 理念论   D. 美德即知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A. 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 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C. 真理高于—切的信念   D. 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 分封制的实行   B. 郡县制的推行

    C. 科举制的创立   D. 行省制度的创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考试扩大了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

    B. 科举考试重视士族

    C. 修改完善了法律

    D. 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662年,郑成功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势力,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打败郑氏家族的势力,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两者都应肯定

    B.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两者各为私利,都应否定

    C.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

    A. 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平定噶尔丹叛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某班同学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找到一段材料:“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以下是他们对“压迫的大树”的几种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 查理一世的统治   B. 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

    C. 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D. 威廉三世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按三权分立建构政权

    C. 两党交替执政   D. 按民主原则选举总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

    A. 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   B.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

    C. 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   D. 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是否属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

    (3)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材料三中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2)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材料一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很多……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唐太宗在《贞观政要》卷八中认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唐太宗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与秦始皇相比,他在政治经济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