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选择题 2 题,连线题 1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1 题
  1.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这反映了牛顿力学

    A. 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B. 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C.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D. 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陈独秀激烈的批“孔教”,是因为

    A. 孔子思想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生活

    B. 陈独秀思想狭隘,崇洋媚外

    C. 孔教与陈独秀的宗教信仰相冲突

    D. 孔教被认为是帝制的理论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 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代雅典,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法律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材料意在说明雅典

    A. 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监督

    B. 任何公民都拥有申诉权

    C. 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

    D. 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力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跋中说:“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A. 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 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 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熙宁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表明政府意在

    A.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从上海进口(靠港)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

    进口船只数目

    货物载重

    1844

    44艘

    8534吨

    1849

    133艘

    52547吨

    1852

    182艘

    78165吨

    1855

    437艘

    157191吨

    A. 西方加速资本输出

    B.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 列强开埠通商意图

    D. 上海航运国内领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李鸿章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由此可见,李鸿章办洋务是为了

    A. 帮助政府与民争利

    B. 壮大清朝军事力量

    C. 改善人民物质生活

    D. 引导民资投资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朝初期,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到了晚晴时期,清政府给予海外华侨国民身份,并正式将海外侨民纳入领事馆权责保护范围。清政府这一调整

    A.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标志着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

    C. 根源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   D.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中国

    A. 传统手工产品的质量下降

    B.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A. 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 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 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 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民国初年,“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壮大   B. 法制法规的健全

    C. 出于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

    A.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B. 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 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 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法币的发行

    A. 维持了银本位制

    B. 维持了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

    C. 加速了白银外流的现象

    D.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 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

    B. 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 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A. 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 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 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徐继畲(1795-1873年),在广东、福建做官多年,广泛搜集西方书籍,“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1848年撰成《瀛寰志略》10卷,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记述。徐继畲还在书中对欧美民主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给予称赞,“(米利坚合众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徐继畲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真正摆脱对世界认识的蒙昧状态,并对国人进行民主启蒙教育的人。他在书中称赞华盛顿“三尺剑取国而不私有”,“英吉利尤称其雄富强大”。史策说此书“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李慈铭认为徐继畲“轻重失伦,尤伤国体”;曾国藩认为“颇张大英夷”。结果此书在天朝的命运就很不济了,受了20年的冷落。

                              ——摘编自武力《中国发展道路》(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继畲《瀛寰志略》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命运不济、受20年冷落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占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所有人共有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这表明他

    A. 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

    B. 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

    C. 强调习俗与法律的同等地位

    D. 主张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这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歧视政策是一致的……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私塾非常常见,也最有中国传统特色……明清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明太祖曾有明令:“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官学蒙师大多要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私塾中的蒙师也会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意蕴。“蒙以养正”是蒙学最高的教育理念,即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蒙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说明其成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条约共十条,主要内容有:缔约双方宣布停战;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摘编自互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