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文房展前言

    蒋远桥

    ①到博物馆,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以艺术门类为基本单位的展馆,如陶瓷管、铜器管、雕塑馆、玉器馆等,各个展馆内则陈列着许多单个的“典型器物”,这些器物当然远比照片影像更为真实,但我觉得,这些按门类、按年代或者按质地、按用途陈列的“实物”,还并非“真实”:无数从古代生活中移出然后转入博物馆的瓷器、铜器、雕塑、玉器,都被剥夺了原来所处环境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博物馆里,它们仅用来增加我们专门艺术门类的某些知识。而那些被忽略的原始环境,也应该是甚至更应该是作为器物“真实”的一部分。

    ②为了理解的连贯,我们可以先从影像说起。

    ③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仿佛这一概念就已经在哲学、艺术、文学各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机械复制的繁荣,尤其是电子世界的产生,人类现今更无可救赎地停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身边的影像越来越繁多,影像的内容越来越齐备,生活、研究、批判越来越受到影像的帮助的同时离不开影像。

    ④人们十分愿意相信照片即真实。但是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即能知道,即使从未被制作的影像如照片,也远非真实。一位摄影师在拍摄任何一副作品时,往往要同时或者严格地说是连续拍摄数十张,然后从中选择出自认为满意的一副,比如这张照片具有令摄影者满意的表情、光线、角度、结构,而未表现或者未恰当地表现这些东西的照片即被认为是“非真”的。

    ⑤比如,当我进入敦煌第130窟,通高26米的弥勒佛高耸在眼前,在佛像前面感觉到的只有无能为力和相形之下的渺小:佛低垂双目,似乎在看着我,使我觉得自己似乎将要失去固有的信仰。而面对照片时,我们可以冷静地发掘、细致地思考,一些直面26米大佛本身时无法进行的思考或感受,都变得轻松自然。大佛照片取消了大佛的高度带给参观者的压力、震撼。

    ⑥基本上每个敦煌石窟都是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共同配置的综合体,它还具有礼仪、宗教意义,若非电灯的发明,在数百年前的采光条件下,壁画尤其是顶上的藻井图案基本无法让人看见。况且,部分洞窟作为庄严、肃穆的宗教礼仪场所,本来是藏而不使人见的。若非处于真实的石窟空间里,我们也就失去了古代僧侣在缥缈、昏暗的洞室中的宗教情怀?

    ⑦影像是这样,其实,被布置成碎片的实物也是这样。面对一件件摆在我们面前分门别类的实物,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

    ⑧走进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等共同配置的古代文人的生活空间,我们    能真正走进古代文人的生活。这个空间,应该让我们感受它,接受它,接近它,走进它、而不是提供影像,也不是提供碎片,让我们欣赏它,分析它,获得了认识,然后离开它。这个空间应该有实和虚也即物质和精神两层。实的层面,从竹树翳深庭户虚寂,到惠风和畅窗明几净,到书桌禅椅,朴素柔美,到纸墨相发笔砚精良,到缩龙成寸,山林古木助案头清气。虚的层面,当然就是这些内容营造出来的氛围,还有面对这些文人生活的物件时,打磨家具时,写字刻印时,伺候盆景时,制作文玩时,具有的礼仪、宗教意义,这和敦煌石窟何其相似。

    ⑨当然,精神层面的空间也必然与处在这个空间内的人相关。明代高启说: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高启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我总觉得,这两层是从来不能分开的。人很重要,居也很重要;依于仁很重要,游于艺也很重要。质很重要,文也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注】①文房展:文房,“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简称,泛指文人书斋文化中的器物。展:展览。

    1.第③节加点词“柏拉图的洞穴”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第④⑤段的内容,分析第①段“展馆内的器物比照片更为真实”的原因。

    3.填入第⑧段空缺处合适的词语是(   )

    A.如果  就    B.只有  才    C.只要  就    D.除非  才

    4.对第①段“原始环境”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石窟中缥缈昏暗的洞室环境。

    B.指建筑绘画等共同配置的环境。

    C.指含礼仪宗教意义的空间环境。

    D.指原生的环境氛围与精神文化。

    5.简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6.前言也称为序,作为一次文房展的前言,本文内容是如何体现文体特点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弯人自述

    陈村

    ①三十七年前的今天,本人来到这个世界——四肢活跃,身材魁梧,声音洪亮,食欲旺 盛。这样的小子想必收到许多即兴的评论,我记不清自己当时是否沾沾自喜。要是当时就知 道,时过三十余年,自己将成为一名把握曲线美的“弯人”,婴儿的我是否还会得意地晃动着那个大头?

    ②俗话说:弯人不是一天造成的。弯了之后,第一个好处是和任何人都有了永恒的话题, 比如他问:“你这腰,好像扭了?”我就答“伤了”、“不得劲了”、“不方便”。接下来一定是“怎么不去看看?”我答些世情再答些科学。几问几答之后,俨然成了熟人。

    ③我的病全称是“强直性柱炎”,脊椎是堂堂正正的骨头。不像有些组织通往不三不四的地方。这个病的好处是生得醒目,人们一目了然。有些病要靠病人自己去宣传。比如胃疼,一直等到疼得穹下腰,人们才会关切。其实,人们是被弯腰的姿势唤起了同情。而我总是弯着腰,可见,生病要生得巧。

    ④生活中,不聪明的人总是要逞强,以势压人或以理服人。我反其道而行,公开地明白地称弱。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阐述过 “柔弱胜刚强”的哲学。从一滴水看太阳,老子确实伟大。

    ⑤其实我也很伟大。

    ⑥尽管没当成老子,还有另一次伟大的机会,当一名中国的卡夫卡。没人知道我面对 《变形记》是何等的沮丧。我就是那个格里高尔·萨姆沙,我就是那无可奈何的甲虫,是我而不是卡夫卡的脊背背叛了自己。我拥有当一只甲虫的全部感觉。

    ⑦既弯之,則安之。如果有意识地寻找,像找男子汉一样用点力气,弯其实是一种境界。 还是老子在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

    ⑧弯更是一种审美趣味。现代人提倡亲爱自然,粗粗一想,凡自然的造物,没见过笔笔 直的一根。遥想人类当年,四肢趴地,长背向天,臀圆颅方,天然生趣,何直之有?平而致 曲,直而后弯,大到天体,小到心术,莫不如此。这么一想,实在不必妄自菲薄,人生难得 一回弯呢。

    ⑨我怕坐公共汽车。人一弯,占的体积就大。自从成为弯人,才知道上海的乘客们是如 何地丝丝入扣。他们容不得我的奢侈,一波一波地要将我弄直。要是真的能直,我早就直着 走上来了,还用得着费大家的力吗?

    ⑩爬山是我所爱,我常常走不动楼梯,病得猖狂时拉着扶手像拔河一样将自己拔上去。 但我却能爬山,见到山就精神了,拄一支杖请勤恳恳地爬。等我登上山顶,就想:山,我是弯着爬上来的。山应该羞愧。本人在爱的战线上一向成绩平平,就想,弯着尚且如此,一旦直起来是何等潇洒何等魅力,只怕会忙不过来!于是罢了,就弯着吧。

    ⑪我最大的心病是死后,如果开追悼会,势必折腾亲朋好友恩人仇人吊唁,一个个沉痛得肃穆。如此,我的罪孽岂不深重?为此,心有不安。

    ⑫去年因眼睛住了一月医院。不能看书,就操练起来。在那张较硬的床上撤去枕头装死。 很久,忽然砰地一声,全身一震,一节骨头打开了。这对我犹如一声春雷。站起来看看,人 直了许多,几乎能冒充含着胸的直人。我将双手抱在胸前,较为得意,盘算着出院后给广有 读者的晚报写篇短文,题目也想好,叫作《调戏骨头》。

    ⑬后来我出了医院,可以看书写字了,却没为晚报动笔。我又回到了自己的软床,操心 谋生而不是操心骨头。要是没有饭吃,调戏得笔直的自己不是还会弯下腰来吗?我的那篇流产的短文有个漂亮的结束。它的最后一句是:我想做一个正直的人。

    1.对文中两次引用老子的话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轻松活泼的文章增加了文化内涵。

    B.为“弯人”的行为方式寻找思想基础。

    C.强调只有老子才能解决人生的困境。

    D.从生活到境界逐步深入地开拓文意。

    2.紧扣“俨然”一词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请举一例加以赏析。

    4.在作者笔下,“弯”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内涵分别为               

    5.最后一句话很有深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 《劝学》)

    5.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6.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7.___________________,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8.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野老①

    【唐】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1)此诗写于上元元年,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2)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3)琴台: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

    1.野老原意是“田野之人”,诗中是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柴门不正”写出了草舍的寒酸简陋。

    B.“贾客船”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路”。

    C.“片云”用于自喻,意谓浮云般漂泊。

    D.“王师”句感叹“东郡”至今未光复。

    3.请结合诗句,评析这首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天怒

    【明】江盈科①

    ①天意之怒,见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测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盖验诸舟人已。辛酉之夏,舟过丰城,日亭午,天色光莹,万里一碧,然甚暄热,偶西北有黑云起,初如盖,渐蔓衍铺叙如絮。舟子谓余曰:“宜泊舟。”余曰:“晴霁无风,奈何泊?彼前舟鱼贯,橹者桨者皆弗泊也,而奚泊?”舟子曰:“恶风至矣,不泊,且覆。”遂维舟于岸,首尾皆植桩焉。余乃携一童子登岸,颇舒挛缩,少憩卖浆家。俄而震风大作,屋瓦群飞如蝶,俯视江心,白涛山立,高十余丈,前舟覆者凡十余艘,人从波中出没,如惊凫乱鸭,死者十六;而余舟独完,浪亦翔入舟口,行李俱湿。乃取酒犒舟人,曰:“非汝早见,将江鱼腹中又葬楚人骨矣。然汝何以知天且风?”舟子曰:“天气怒,应有怒风。我辈江行久,故能测。测其且怒,畏焉而谨避之,庶不及覆。公非江湖人,安测?彼前舟者非必不测,盖直以为不足畏,恃焉,而及于溺,可怪也已。”

    ②嗟夫,天下犹大舟也,天下之人无贵贱,无老弱,无贤愚,皆同舟之人也,而倚一人为舟师。数年以来,天怒叠见,彗出矣,地震矣,山移矣,水血矣,铁星陨矣,木象生矣,两宫三殿灾矣,太庙古树雷且火矣。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岂其聪明越世,仰视甚怒之天而不能测耶?测则何容泄泄若是耶?余盖忧焉,恐向者处丰城之小舟而完,今处天下之大舟而覆。《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③今日之势,何可不亟图也?

    (选自《雪涛小说》)

    【注】①江盈科: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②凫:fú,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③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见于候兆(         )   (2)而能自必其命     (         )

    (3)庶不及覆(         )   (4)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用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余舟独完                B.然汝何以知天下且风

    C.两宫三殿灾矣               D.太庙古树雷且火矣

    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在舟子看来,“前舟者”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以大舟类比天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赏花

    【清】黄图珌

    山园日静,花径风甜,即一草一木,莫不怡人心,爽人目;况乎众香毕具,百态娟妍,既可人怜,奚容不赏?然一瓯茶、一杯酒,吟风醉月,赏必求其宜也。乃为之书。

    兰花

    空谷幽兰,不言自芳,孔子是为《猗兰》之操①。余皆圣人之徒,当焚香对琴,重其声而和之。

    兰独守贞择禄,不类他卉。置之盆中,携近书案间,自有一种善气迎人。

    兰之品类最多,色色俱可去俗,当为珍之,以作盆玩。若置之庭砌,与众草为伍,既不能舒其志,亦无所见其长,何异士之困穷不遇者□?

    梅花

    梅花,清客也,和靖爱之而植。周天之数②,吟咏甚富。赏宜启湘帘,拂石榻,静坐于花间,吸清茗,读《汉书》,毋焚异香,毋对俗客,毋语世事,毋泛霞觞③,如是可以为和靖友矣。

    冰清玉润,足称出世之芳姿;貌婉心娴,洵是重闺之佳丽。香入轻烟而宛宛,色凝佳月以盈盈。当此时也,铁笛迎风,瑶琴横膝,抛残世上弹不了之棋局,收拾人间做不完之春梦。噫,非吾为之,其谁能之?

    疏影暗香,孤标别韵。且丽且妍,自得佳人之态;极清极冷,常怀君子之风。至若雪满山中,卧当林下,即使铁心石肠,亦为情移意夺。

    梅花宜植于松冈竹圃间,另放一园,庶不失为岁寒三友,鼎峙以垂清名也。

    桃花

    欲赏是花,必求一叶小舟,随风漂泊,芳香红雨,可许近攀远眺,自得武陵渔人误入花源之想也。至若陆地赏桃,既不得其宜,而反增吾俗。君其慎之!

    即可助娇,尤能销恨,闺阁所宜植也。世俗忌之,吾亦莫知其所以然矣。

    (选自《看山阁闲笔卷十三》)

    【注】①《猗兰》之操:即《猗兰操》,琴曲名,相传为孔子所作,也称《幽兰操》。②周天之数:此处代指梅花。③泛霞觞:谓饮酒。

    1.对画线句“赏必求其宜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赏花一定要处于最合适的场景。

    B.赏花一定要拥有最合适的心情。

    C.赏花一定要采取最合适的方式。

    D.赏花一定要具备最合适的态度。

    2.可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耳     B.矣     C.哉     D.也

    3.作者认为赏梅之“宜”在于                          

    4.桃花“闺阁所宜植也”,但“世俗忌之”,为什么?结合日常阅读予以探究。

    5.作者笔下的兰花、梅花、桃花都有君子之风,但其内涵又各有侧重,请集合原文概述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清代黄景仁在《杂感》中咏叹:“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