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非选择题 3 题,null 4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8 题
  1.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 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

    A. 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B. 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

    C. 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

    D. 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B. 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D. 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 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 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D. 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B.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成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腹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转型时期的几个世纪(15—17世纪)中,英国成功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率先完成了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间,商人的数量和财富不仅迅速增加,而且社会地位也随之获得了提高。……商人还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财富,与英国王权紧密结合,广泛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从而使国家制定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法令。……这一时期,英国商人逐渐成为一支数量可观、拥有强大经济政治实力的重要社会力量,对英国的社会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商业和商人的推动作用,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的完成是难以想象的。

    ——白永亮《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中的商人及其作用》

    材料二:明清商业相对繁荣,其中不乏豪商大贾,而称雄明清商界者又非徽商莫属。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和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群体是如何推动两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方面,与英国近代商人群体相比明清时期中国商人群体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4 题
  1.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A. 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 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 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 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 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

    C. 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表

    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 国家政策的刺激

    B. 医疗技术的进步

    C.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