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5 题,推断题 2 题,计算题 1 题,探究题 1 题
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CO2      C.H2       D.C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化学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g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物质中所含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NO2    B.NH4Cl    C.N2     D.Na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硝酸镁—MgNO3B.2个钾离子—2K+ 

    C.3个氧原子—O3D.氧化铝—Al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加入明矾使不溶性悬浮物凝聚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符合右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0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0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0得氧后的产物是C0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0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 ,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e、CO2、H3PO4               B.H2、H2O、NaOH

    C.O2、NaOH、H2SO4              D.C、CaO、NaHSO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A原子的质量为bkg, A原子的中子数为c则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ab/12 - c    B.12b/a +  c       C.12a/b+c     D.12b/a-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OH   H2SO4   BaCl2             B.NaOH   CuSO4   NaCl

    C.HNO3   KNO3   NaOH              D.Na2SO4   FeCl3   K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从K、Na、C、H、O、N、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最简单的有机物        ; (2)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3)属于复合肥的是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

    (5)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6)被称为“纯碱”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写出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并在集气瓶中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气体,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装置是(填代号,下同)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2NaHCO3Na2CO3+H2O+CO2↑   ②NH4HCO3NH3↑+H2O+CO2↑

    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2 题
  1.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1)D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H的一种用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2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是玻璃仪器有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3)写出生成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速率影响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

    【定量研究】

    (2)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___。

    【深入研究】

    (3)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1:水分子(H2O)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2: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3: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同温度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溶液于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Cl3和NaCl。观察现象。

    加入FeCl3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加入NaCl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慢。

    证明是Fe3+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思与讨论】上述实验确实可以证明Fe3+可以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