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连线题 5 题,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在其主编的《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中说,全球化的关键词是“交往”,它包括了五大要素:时空、动因、内容、形式和技术。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全球化与其要素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全球化与其一个或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要素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要素,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1年8月,美国同菲律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紧接着,9月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了《美澳新安全条约》(即《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成立美澳新理事会。同月,又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被称之为“条约迷”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四处活动,于1953年10月和1954年12月先后同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最终成为“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还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4年9月8日,在美国策划下,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8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即《马尼拉条约》,并于次年9月正式生效,成立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条约规定,缔约国有责任以“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防止和反对受外界指挥”的“颠覆活动”。条约虽然删去了美国草案中的反对“共产主义侵略”的字样,但美国代表团在条约文本所附的“谅解”中,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条约议定书还公然违反日内瓦协议,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入该条约的“保护范围之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的实质,并简要分析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6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指出:“我们联合回族中自己的一切武装力量,并帮助其发展,我们更希望回民武装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各地回民抗日武装中,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成为回民坚持抗战的一面旗帜。“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间,献县一带,组织起一支回民武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马本斋毅然率都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党的领导后,部队迅速发展,1939年夏改编成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由于回民支队模范的群众纪律,对自己同胞风俗习信的尊重,伊斯兰青年踊跃参军,部队发展到二千余人,“冀中回支”打遍冀中平原,六年多经历了大小战斗八百七十余次,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摘编自李资源《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挑日斗争》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本斋组建回民支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马本斋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初虽建都长安,但这只不过是隋文帝拉拢关陇军事集团、稳固大隋统治的权宜之计。杨广(隋炀帝)称帝后,认为西京军事上“关河悬远,兵不赴急”,政治上“关河重阻,无由自达”“南服遐远,东夏殷大”。而洛阳居天下中,可以照顾全局;经济上,“水陆通,贡赋等”,漕运方便,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为扭转长安作为统一大国的都城偏处一隅、独力支撑的局面,必须营建东京,以与长安成犄角之势,加强对山东(崤山以东)地区和南方的控制。于是,杨广开始营建东都,洛阳的实际地位和功能远超其名,起到了实际首都的作用。

    ——摘编自丁海斌《中国古代陪都的名与实》

    材料二在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政治主张:“方今旅顺已失,威海既隳,险阻无有,京师孤立……此次和议即成,而诸夷窥伺,皆可扬帆而达津、沽……定议迁都,以安宗庙而保疆土,无逾于此。……夫京都建自辽、金,大于元、明,迄今千年,精华殆尽。近岁西山崩裂,屡年大水,城垣隳圮,闾阎房屋,倾坏无数。甚者太和正门、祈年法殿无故而灾,疑其地气当已泄尽。王者顺天,革故鼎新,当应天命,谓宜舍燕蓟之旧京,宅长安为行在。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只有“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辅以富国政策,才能力挽狂澜。

    ——摘编自柳青《晚清维新派迁都思想之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隋朝营建东都洛阳和康有为主张迁都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主张迁都的依据,并据此对其迁都主张进行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二是车兵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山林险胆的地区作战;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往往使排列整齐的车兵受到巨大损失。骑兵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新兵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大显神通。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威力无穷,马陵之战中齐军“万弩俱发”而使敌人一败涂地。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 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 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 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 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曰‘尊尊’,曰‘长长’,曰‘男女有别’。”这表明周朝

    A. 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推行   B. 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

    C. 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D. 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成为偕主的台阶。”据此可知雅典

    A. 用民主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   B. 城邦体制下人们心胸狭窄

    C. 开启了民主政治的鼎盛时期   D. 官僚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 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   D. 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別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 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 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

    C. 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 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

    A.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 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   D. 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 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 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 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 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