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问答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1776年,一群律师、商人、教士、种植园主、手艺技师们在被称为“现代世界中最富革命性的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保证要把生命贡献给美洲独立事业,贡献给“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他们签署的这个文件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人权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独立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而且流行于世界各地的阿拉伯数字首创者是

    A.古代印度人   B.古罗马人   

    C.埃及人      D.阿拉伯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A.获得财富            B.传播文化

    C.倾销商品            D.和平交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而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的统治者是                          

    A.矮子丕平     B.查理·马特   

    C.汉谟拉比     D.伯利克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网络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们都宣扬“自由、平等”。引领这种思想潮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宪章运动 

    C. 法国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中学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给了以下提示:提示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提示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示三:首创精神,提示四:结果失败。请你判断这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印度民族大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4年,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寄信人地址中的国名应该是   

    A.苏联       B.苏俄       C.俄罗斯       D.沙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重划德国疆界             B.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C.成立国际联盟             D.限制德国军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条约中最能鲜明体现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这一特征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四国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美苏两极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疆界变化的直接依据是:

    A.两国的历史传统  B.《九国公约》的规定

    C.两国的实力大小  D.《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右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

    “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31年     B.1937年  

    C.1941年     D.1945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毛泽东早在1942年10月12日,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的社论中,就公开地预见一场尚未结束的战役。称这一战役:“……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整个世界战争的。”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战役指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柏林战役        D.诺曼底登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结果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B.法国光复   

    C.意大利投降          D.攻克柏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遗留了许多问题,造成印、巴间的严重对立。炮制印巴分治方案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         D.纳米比亚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单极世界

    B.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C.欧盟加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D.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本质上来讲是

    A.国家版图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执政党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欧洲也经历了“兴起-崛起-衰落-复兴”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16世纪,为欧洲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是因为三大革命。请指出这三大革命并就三大革命成果各举一例。

    (3)20世纪,欧洲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灾难之后,基本失去对世界的霸权。两次灾难是什么?

    (4)为振兴经济,避免历史惨剧重演,西欧国家成立的区域性组织是什么?此组织在当今经济格局中有何重要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据材料材指出“铁幕演说”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担负起未来的责任”采取的的主要行动。

    材料二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着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

    (2)材料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目的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问答题 共 1 题
  1.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经济政策创新

    (1)列宁、罗斯福在经济建设上做出了怎样的创新性贡献?

    问题二  科技创新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概括指出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