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综合题 3 题,填空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 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 降低汽油成本

    C. 避免铅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

    ①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②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 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列化学反应热,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④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 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每百吨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互为同位素

    C.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

    A. 2a   B. a+2   C. 2a+10   D. 2a+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与砖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C与是同一种物质

    C. N与N互为同位素   D. 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

    A. NaF   B.    C.    D. KBr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化学式为HnRO2n+2,在它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为(   )

    A. 3n-10   B. 3n-4

    C. 3n-12   D. 4-3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反应速率4NH3+5O2=4NO+6H2O关系正确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可逆反应H2(g) + 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H2、I2、HI的浓度相等   B. H2、I2、HI的浓度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反应2X(气)+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T2 P1<P2   B. T1<T2  Pl>P2

    C. T1>T2 P1>P2   D. T1>T2  P1<P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浓度为0.5 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后,测得A浓度为0.3 mol·L-1,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x+y>z

    C. C的体积分数增大   D. B的转化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2HI(g) ,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 mol·L-1时,达平衡时HI浓度为0.16 mol·L-1。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 mol·L-1,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1)是

    A. 0.16   B. 0.08   C. 0.04   D. 0.0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FeO(s)+CO(g) Fe(s)+CO2(g)(正反应吸热),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 已知1100℃,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常数K值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 ℃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1,c(CO)=0.1 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2 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_______热反应。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上述反应在第5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现有下列三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①3和9;②17和12;③6和8。

    (1)其中能组成XY2型的共价化合物分子的是  __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形成XY型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第②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 ,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 ,其分解率α1等于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    △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