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填空题 1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勾栏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表面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考证,"南澳一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来自瓷都的瓷器。这些来自瓷都的瓷器是

    A. 越窑的青

    B. 邢窑的白瓷

    C. 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 景德镇的青花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

    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 防止农民起义

    C.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 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 郑和下西洋   B. 丝绸之路   C. 鉴真东渡   D. 戚继光抗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 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D.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C. 农业的发展状况   D. 开放的社会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1) 唐朝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 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直接管辖。

    (4)戚继光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5)      引进了原产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1)元朝把山东、陕西和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

    错误:           改正:              

    (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著作。(   )

    错误:           改正:              

    (3)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   )

    错误:           改正:              

    (4)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黑海沿岸。(   )

    错误:           改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 《萍州可谈》

    材料二: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因此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成巅峰状态。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

    (1)材料一中的发明何时用于航海?这一发明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2)材料二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3)列举三项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成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①     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书、明算等.…②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示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请回答:

    (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①、②指代的内容

    (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②      ;③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